习近平的考验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长放缓时代,最近许多观察家开始担心中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历史上看,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从1960年代开始工业化的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在1980年代陷入的低增长、不发展的恶性循环。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模式依赖于“进口替代”,而没有像东亚新兴经济体那样依托海外市场推进工业化。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三十年的飞速增长并实现外向型转型的这一事实说明,中国已经成功避免了拉美式的内向型经济增长瓶颈。
的确,三十年来的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伴随着一些严重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收入分化严重、区域不平衡发展、环境破坏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人口快速老化等。这些问题如果恶化,很可能会妨碍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但这些问题既非中国独有,也非无可缓解。例如收入分化和区域发展均衡是一直以来高速发展经济体的通病。但随着中国国内产业转型和内迁,后者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遏制。过去十年,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速度要大大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强大的国家能力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另一个决定性因素。多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具备这一条件。事实上,中国政府早已注意到经济长期发展必然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且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刚才提到的中国在1990年代就开展的“科教兴国”战略、城市化战略、中西部发展战略、人才发展战略,以及近年来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这些国家战略中的一些已经初步取得成效,还有一些将继续推进中国经济长期均衡发展。
十年后,超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将是国际经济舞台不可小觑的超级强国。虽然今天对世界经济整体悲观预期下,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未来7%至8%的增长也许有点过于乐观,但即便中国的经济增长稍低于世行预期,即便中国经济只是按部就班地以“十二五”规划所设定的7%的速度增长下去,2020年的中国经济也必然会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如果经济增速和升值速度超出预期,中国经济在2020年之前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也绝非天方夜谭。按照官方数据,中国2010年的人均收入大约是3万零15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计算,4600美元)。如果中国经济成功翻番,202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接近1万美元。依据目前对发达国家的定义,这将意味着中国届时即将正式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有如1980年的日本或1990年的新加坡。
胡锦涛在政治报告中还提出2020年要实现城乡可支配收入倍增计划。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将意味着2020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万8000元人民币(约6000美元)和1万1800元人民币(约1900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中国将建成一个“小康”(中等富裕)社会,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将全面得到满足。这不能不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应该说,只要中国经济在中长期能够实现合理的增长,中国在今后十年内应该能够具备一个小康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这样看来,习近平要完成他经济方面的使命并非难事。相比之下,在2020年以前在政治、社会、法制方面的改革取得相应的突破将会比搞好经济工作困难得多。正如他的前任胡锦涛,习近平的主要历史功绩或许仍将会是成功的经济增长,而不在其它方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