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需要新外交
《环球财经》:第一个十年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至关重要,但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越来越复杂,这会不会给人民币“周边化”带来阻碍。中国又该采用何种外交策略应对?
陈雨露:在第一个十年当中,我们应当致力于人民币的“周边化”。然而,现在周边复杂的政治形势,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很多非经济层面的阻碍,但是这也仅仅是一定程度上的延缓而非逆转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例如,日元和人民币实行直接交易之后,实际上是双赢的,虽然中日关系现在如此紧张,但双边货币合作并没有停,由于经济的相互高度依赖,大家都应该考虑避免在经济上产生更大的成本。
从周边矛盾的实质来看,其主要问题还是源自于美国极不合时宜的亚洲战略和政策。在中国崛起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的新外交格局。此外,我们还要通过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在策略上进行调整的方式,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发展中国家(东南亚、中亚、西亚、东北亚、非洲和拉美等),充分利用中国与所在国相互间的比较优势,寻求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人民币国际化不能忽视软实力
《环球财经》: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还要依靠软实力。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有很多主要传媒平台被外资控股,我们国家的对手利用互联网广泛迅速的特点宣传一种预期,那就是中国经济要垮了,这种预期杀伤力非常巨大。
陈雨露:目前,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有意识地夸大中国的负面新闻,树立中国的负面形象,这不利于中国国际威望的树立,会对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形成挑战。
事实上,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要同时开创三个奇迹:一是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实现连续四个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必须努力实现;二是上世纪70年代新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化以来,出现了若干次的泡沫经济,还没有一个国家是不通过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调整来重新实现增长。现在中国的泡沫已经形成,但是我们必须实现软着陆,不能通过金融危机调整,因为一旦陷入经济金融危机,极大可能会中断国家崛起的进程;第三,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还没有一个国家经济崛起之后不对外进行军事扩张,而中国现在要做第一个“国强不霸”的国家,难度在于如何让世界充分相信。
尽管西方国家企图在舆论上营造一种崩溃预期,但现在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强大的心理暗示,那就是中国代表着未来。中国的经济总量未来将超过美国,主要还要看是靠什么超越的,如果还是依靠目前的传统的比较优势,那这种赶超就很不稳固,并不值得喝彩;如果经济总量赶超美国的同时,并行着重大的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那就非常值得期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