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城市圈加速中部崛起
首页> 案例> 正文

两湖城市圈加速中部崛起

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集群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07年底,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要求试验区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长株潭城市群总面积占湖南的29.7%,人口占湖南的39.3%,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武汉城市圈总面积占湖北的31.1%,人口占湖北的51.2%,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5年时间过去了,“两湖”以“两型”试验为突破口,两大城市圈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武汉城市圈内九大城市产业融合成效显著,长株潭城市群圈域一体化建设实现联动共享。

在两大城市圈“两型”试验区的带动下,湖北、湖南两省GDP连年攀升并双双跻身“万亿俱乐部”,成为中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

武汉“1+8”分工共荣

“从仙桃坐动车40多分钟就到武汉了,相当于武汉人开车过江上班的时间。”湖北省仙桃市一家服装加工厂总经理张洪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过去来武汉巡店、谈生意只能开车走高速公路,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汉宜高铁的开通拉近了武汉与仙桃的时空距离,两地同城化生活不再是奢望。

与张洪生同样受益的,还有武汉城市圈内咸宁、黄石、鄂州、黄冈、孝感等城市居民。

据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民介绍,未来2年,武汉至上述五地的城际高铁将陆续建成,届时武汉至圈内8市的“一小时经济圈”也将随之缩短至半小时。武汉城市圈亦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又一个拥有密集城际铁路的地区。

张洪生10多年前从仙桃老家来到汉正街服装市场,租下一套民居从事女装加工与销售生意,但2005年底的一场大火,将汉正街“前店后厂”的老套路逼入了绝境,催生出了“一店八厂”的新模式,“就是销售门店仍留在武汉,厂房迁往周边八市”。

张洪生没有想到,这次迁移竟让自己的生意规模从一间小作坊变成了一家中型规范企业,年销售额亦比当年数十万元劲增了近10倍。

早在2003年,武汉便开始发展“总部经济”,与周边城市形成“武汉研发、周边生产”的分工格局。通过资源整合与错位发展,武汉城市圈已形成六大特色产业带。

肖安民表示,目前,在武汉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的企业多达150家,武汉市向圈内城市转移项目1281个,投资总额达到964亿元。

长株潭“组团共进”

与武汉城市圈的“一大众小”有所不同,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是长株潭三市实力相对平衡,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工业规模偏小,存在重复建设和环境同治难等问题。

区域污染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长株潭三个城市,“环境同治”自然也被摆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最为优先的位置。

对此,湖南省积极推进环境的统筹治理。2006年以来,该省政府组织编制了《长株潭环境同治规划》,出台了共同的产业环境准入与退出政策,组建了专司三市环境监测的执法大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4个国家部委办局、70多户央企在试验区实施了60多项改革试点,初步形成了系统资源滚滚汇聚的“洼地效应”。

据了解,长株潭城市群被列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后,三市既立足各自优势又“组团共进”,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文化产业等方面,形成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目前,长株潭三市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公交一体化顺利实施,同时还实现了通信并网同位升号,形成了城市群环境治理一体化机制。

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GDP近8000亿元,超过全省四成,当仁不让地成为湖南“核心增长极”。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