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做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大家好!我叫王克荣,来自北京地坛医院。1984年开始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1997年从肝病病房调到艾滋病病房。刚到艾滋病房时,我特别地紧张,看到其他医护人员从容镇定,心里踏实了许多,其实对艾滋病患者的根本认识还要从病人谈起。我护理的第一个病人是山西的老李。因为烧伤,他的面部严重变形,令人害怕。第一次进病房,就看到老李的妻子忙前忙后地侍候丈夫,看出我紧张害怕,便对我说:“放心吧,我都伺候他好几年了,啥事都没有。”后来我了解到,老李原是一位炼钢厂的车间主任,一次车间发生了爆炸,老李他奋不顾身冲进火场,关闭了阀门,但他自己被严重烧伤,抢救时因输血感染上了艾滋病。 老李的事迹感动了我。原来艾滋病患者中还有这样的英雄啊!

还有位女患者,很有钱,朋友很多。得了艾滋病住进医院。我发现她经常趴在窗台上往楼下看,好像盼着什么人,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来。看到这种情况,我有时间就主动找她聊聊天,帮她买些日用品。一次,她想吃西红柿,我买了两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带给她,没想到她掏出一沓钱:“护士长,快六一了,这钱拿着,给孩子买点礼物。我那么多朋友,现在一个都不来,是您真正关心照顾我,拿着,您拿着。”我谢绝了她的好意。不久,这位女患者去世了。收拾遗物时,我发现了一封遗书。“亲爱的护士长您好!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也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您的,我决定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院,请您完成我的心愿吧,护士长,我谢谢您了!”从她的故事里我感到,艾滋病患者更渴望社会、家人和朋友的关怀。

有位河南患者叫朱进中,家里虽然穷,但很有责任感,倾其所有,收养了50多名艾滋病孤儿,被称为“艾滋病孤儿之父”。2005年,小朱因肺炎在地坛医院去世,死时还大睁着一双眼睛,似乎有无尽的牵挂。他的家人几乎哭晕过去,安排好的后事无法进行。我轻轻走上前,为小朱合上双眼,为他擦拭身体,穿好衣服,为他料理了所有后事。随后我将他的家人送上返程的汽车。这时小朱的弟弟突然伸出手来,一把抓住我说:“护士长您就放心吧,那些孤儿,有我呢。”望着远去的汽车,我知道,爱是可以传递的。

在我的手机中有700多个号码是艾滋病患者的,对我来说除了通讯,更是维系病人健康的生命线。他们通过手机向我报喜也报忧,多少次夜里,我被电话铃声惊醒,这时总有突发事件需要紧急处理。这些年,我不敢更换号码,就怕患者找不到我。因为我知道,有时候一个电话就能够挽救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

2006年,小刘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拿到检测结果时,他却是异常地平静,这种反常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二天我主动联系小刘,电话被挂断,再打,干脆不接。我紧张起来,感觉要出事。万幸的是他的手机没有关。于是我就拼命地给他发短信,终于小刘回复说:我在河边。我用短信嘱咐他:千万别做傻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想想你的父母!几个回合之后,他终于和我通话了。原来,再过22天,这个小伙子就要当新郎,喜帖都发出去了,这一切如何收场呢。我怎么劝都没用,最后我对他说:“小伙子,真想死也不差这一两天吧?这周末我们要去艾滋病村,跟我们一起去吧。”在村里,小刘看到很多艾滋病患者,虽然生活困难,还在种地,抚养孩子,很受触动。回来的火车上他对我说:“王姐,我不想死了,我觉得自己还有用。” 在我的建议下,小刘把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事,如实告诉了未婚妻,并得到了她的谅解。 10月2日,两人如期举行了婚礼。

艾滋病患者封闭、自卑,受到歧视,要想改变是个长期的过程。我知道,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就必须赢得信任。大家都了解,和艾滋病人一起进餐不会感染,可真要一个锅里吃饭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患者心里总是有个结。有一次搞活动,吃饭时,患者李德指着自己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我迟疑了一下,把他饭盒里的肉夹过来,放进了自己的嘴里。李德一下子惊呆了:“王姐,我们家里人都不敢这样!",他管我叫姐了,把我当亲人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是的,我为患者付出了很多,但我得到更多。一天,快下班了,老病友旭东打来的电话:“王姐,今晚6点过来一下方便吗?”我想可能有新病人需要帮助,赶紧出发。进门一看,我惊呆了:十几位患者出现在我的面前,有的拿着蛋糕、有的捧着鲜花,“王姐,今天是您的生日呀!” 祝你生日快乐、十几位病友齐声唱起了生日歌。同志们哪!此时我被幸福包围着,真是无比的幸福啊!

2007年1月天气格外寒冷,住院三天的老父亲突发猝死,一直忙于工作的我,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啊!我能原谅我自己吗?爸,您能原谅我吗?在殡仪馆,十几个病友自发赶来,陪我送老父亲最后一程,当时我哭得瘫软在地,是病友们一次又一次地把我搀扶起来,像亲人一样安慰我。

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却得到了众多荣誉:成为党的十八大党代表,先后3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这不意味着我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而是体现着党和政府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也呼唤着社会给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让我们携起手来,帮助艾滋病患者走进阳光、走进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温暖的怀抱!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