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汽车王国”的文明

拿什么拯救“汽车王国”的文明

让更多人开上汽车,这是发展;让更多车主遵守规则,这是文明

不让路,将受罚。北京卫生局日前称,北京市拟为急救立法,保障急救车的道路优先权。如急救车正在紧急救援、转运危重症患者,社会车辆故意拒不让行的将受到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对北京那位50岁的女性伤者来说,这是一个迟来的规定。12月7日,该女士遭到罐车碾轧后,被救护车送往附近医院抢救,但一路几乎没有车辆让行,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钟,最终伤者没能坚持到医院。

类似的悲剧,已经不是第一起。除了扼腕逝去的生命,指责车主的麻木不仁,抱怨北京的道路拥堵,我们还应该检讨什么?事件发生后,有网站调查“你会为救护车主动避让吗?”95%的网友说“会”。但为什么到了现实中,却很难实现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有其他原因?

许多人都有一个感受,开车与不开车状态很不一样。平时很温和的一个人,一开车就耐心渐失、脾气见长,前车开得慢点,会焦躁不安;遇到堵车,很容易抓狂;碰到加塞儿的,脏话也会脱口而出。想要这样的“路怒族”主动让路,恐确有点难度。

所谓“内外有别”。开车时,封闭的钢铁躯壳,让人获得安全感的同时,也把人变成了孤岛。车流滚滚的马路,是比“陌生人社会”还陌生的社会。如果没有道德法律约束,“丛林法则”难免盛行,短期行为不可避免。方便自己不管他人,就会成为“理性”选择,诸如抢道、开远光灯、随意停车,也会被“去道德化”。

截至2012年10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38亿辆。车辆井喷增长,道路日益拥堵。对车主来说,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用“车德”去弥补不足,而非恶化本已脆弱的路况。对有关部门而言,同样要与新问题赛跑,确保制度供给跟上时代脚步。

有人对网上“实拍德国千余辆车自觉给急救车让道”的场面感到震撼,却不知道文明背后的“德国规则”:碰到急救车鸣笛,“左车道的车往左靠,右车道的车往右靠”,如果哪位司机不让道,轻者罚款、重者坐牢。其实,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有类似规定:遇到消防车和救护车的鸣笛,“应当让行”。但究竟怎么让行?让行违章了怎么办?不让行又会怎样?许多人不清楚。不仅如此,前几天还曝出这样的新闻:兰州一名120急救车司机,竟然违规使用急救车去陪女朋友看演唱会!

有时候,人们麻木的背后,不一定是冷血,还可能因为陌生,因为缺乏信任。还是在前几天,一名男子在北京地铁站台上晕厥,在列车进站时掉下站台,千钧一发之际,站台上数百人集体高喊“停车”,还有人不顾安危挥手叫停。最后,列车急停,男子获救。在一个速成的汽车社会里,如何让人们的爱心放飞车外,如何涵养中国社会的汽车文化,值得深长思之。

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到今天的车轮上国家,中国仅用了一代人时间,就实现了欧美几代人的梦想。让更多人开上汽车,这是发展;让更多车主遵守规则,这是文明。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