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0012:高世良:科普迷“迷”上写作

丰台0012:高世良:科普迷“迷”上写作

    在南苑乡石榴庄村当“村官”已有两年多,因工作关系时常去乡政府办事。2008年底,一次偶然机会使我在政府办公室见到了“老高”——

 

    高世良先生。不经意的会面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倒不是由于我这小“村官”恰好也姓高,而是因为,在老高身上丝毫未见古稀之年的蹒跚,相反,我看到的是青春洋溢的活力和智慧坚定的目光。老高正在四处奔忙,为的是实现他的一个心愿——写作出版新书《南苑往事》,为新中国60岁生日献礼。

 

    老高祖籍河北,17岁时来京学徒,新中国建国初期,考入北京市府干校学习。1953年,他在当时的南苑区参加了第一次普选工作,后来在丰台区从事农业生产,担任过丰台区农林局副局长职务,1983年调动南苑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抓农业工作,1994年退休后一直住在大红门。捻指算来,老高在丰台地区工作生活已经有50多年。北京、丰台、南苑,成为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他也钟爱这片土地,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写下大量与南苑有关的文章著作。

 

    退休前老高写作的主要着眼点在科普方面。他的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在他关于蔬菜和花卉方面的几本书中,不仅介绍释名、品种、培植技术、营养成份、食用或药用功能等知识,他还广罗精选图片、诗词和民间故事,作为补充内容提高普通读者的品味。他的《百花百话》一书介绍了128种常见花卉,指出养花赏花就要了解花的性格、花语、含义,就要从花的香、色、姿、韵多个方面进行欣赏。书末附录世界各国国花、中国各地省花、市花以及社会交往礼品花卉名录等。如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连年提高,花卉已进入日常生活之中,各地公园、街道、单位、家庭普遍种植。花卉还是绘画、工艺、服饰美术的主要题材之一。南苑乡素有“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称,结合全区的产业调整方向,正在大力培育发展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老高这本书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南苑乡曾为北京市的蔬菜生产供应做出了贡献。老高长期主抓这项工作,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和经验。他编写的《蔬菜与健康》和《十二生肖与二十四节气》两本书曾参加东南亚国际图书展览,并销售到宝岛台湾。《蔬菜与健康》因知识性强、专业水准高而多次再版。此书1988年由中国食品工业出版社初版,1991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了修订版。1995年,已退休的老高对其加以修改补充,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新编蔬菜防病治病大全》书名再版。2008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再版,老高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新资料,定名为《百菜百话》。谈到编写此书的初衷,老高说,“菜篮子”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大问题。蔬菜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以人为本”。因此这本书可以为生产者科学种菜、经营者驾驭市场、人民群众健康食用提供重要参考。

 

    老高退休后萌生了写本南苑历史书的念头。他说,趁南苑还有些历史遗迹,一些了解历史的老人还健在,应该抓紧时间。从1996年开始,他着手搜集素材准备写作,奔波往返于国图、首图、丰台和大兴档案馆等地,查阅了难以计数的书报档案。为使资料尽可能丰富,他揣着花镜、背着相机、脚踏自行车,跑遍了北起大红门、南至南大红门,西起西红门、东至马驹桥的整个古南苑。前后历时三载,行程上千里、走访数百人,实地勘察、拍片照相。国庆50周年前夕,13万字的《南苑杂记》终于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老高用一千多个日夜的辛劳为国庆节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这本书深刻表达了老高那颗热爱南苑的赤诚之心。初到南苑乡工作时,我四处搜阅有关南城历史的书籍。第一次读到《南苑杂记》,第一次得知著者高世良这个名字,第一次被一位退休老人浓浓的乡土之恋、被他严谨不佞、辛勤劳作的可贵品质深深打动。

 

    关于南苑地区的历史变迁,长期没有一部系统介绍的著作。古籍只有明代《帝京景物略》、清代《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以及《大清会典》、《光绪顺天府志》等书有所涉及。近代以来也只有《南郊农场史》、《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北京市大兴区地名志》等地方史志有零散记载。老高的《南苑杂记》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不仅奉献了一部历史性、趣味性俱佳的乡土教材,而且为南苑历史和地理研究做出了可贵的学术贡献。全书系统介绍封建皇家猎场苑囿的兴衰,叙述了南苑的河湖、桥梁、围墙、苑门、行宫、寺庙、海户、封土台、昆仑石、珍禽异兽、村庄始末等。还总结了东汉以来的南苑军事史,展示了清代南苑图、各行宫平面图、南苑地区图、历史遗迹等珍贵图片。书中所有表格、图片、诗句、词赋等资料,老高都认真细致的做了注解,体现出严谨、谦虚的良好学术素养。此书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书中关于文化遗迹保护的内容也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完全可以说,老高为调查和抢救南苑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立了一件大功。老高在书的前言中动情写道,一滴水见太阳,南苑的繁荣是国家强盛的表现,它的衰败也是国家积弱的反映。我们应该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知其悲痛、识其创伤,更加热爱祖国,努力建设强盛的中国。

 

    为了写作,老高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辛劳。再版《百种花卉养赏用》时正值秋冬季节,为抢时间给每种花都配上彩照,老高天天跑到植物园和各花卉市场等有温室花房的地方,寻找拍照所需的花卉。有时为拍一张花片,他会跑几十里路程找到花开之处,耐心蹲守,仔细观察,寻找理想拍照时机。为了写好《南苑杂记》,他骑车十多公里去各图书档案馆抄录资料,常常第一个进门,最后一个离开。饿了就吃点干粮,渴了喝口白开水。为了写好介绍凉水河的文章,他从源头沿河行进数十公里采访和搜集资料,戴着花镜,趴在地上艰难辨认抄录九孔闸桥纪念碑碑文。为了提高效率,写成电子书稿,他66岁时开始学习电脑打字、上网接发电子邮件。对于一个从未学过计算机知识的老人来讲,面对陌生英文键盘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老高没有退缩,他找来学习书籍,反复练习,不耻下问,终于攻克这一难关,为写作插上腾飞的翅膀。每逢新书文章出版发表,老高都会将其赠给亲朋同事,以文会友,共享欢乐。

 

    老高勤于钻研,笔耕不辍。至今出版的有《蔬菜与健康》、《五谷杂粮与健康长寿》、《十二生肖与二十四节气》、《新编蔬菜防病治病大全》、《百菜百话》、《百种花卉养赏用》、《百花百话》、《逛北京游古迹》等8本科普实用书籍和《南苑杂记》这本文史著作。帮助石榴庄和西铁营村编写了《吉祥宝地石榴庄》、《中顶庙》两本宣传小册。他还长期担任多家报社、电台的通讯员,在丰台区政协参编过《北京文史资料精选?丰台卷》、《丰台风情咏》,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农民日报》、《北京纪事》、《卢沟月》等书报杂志上发表《南方镇火靠燕墩》、《我发现七座昆仑石碑》、《卢沟桥自古与兵有缘》、《黄亭子原是墓地建筑》、《北京为什么牌楼多》、《北京最早铁路终点站为何选在马家堡》、《南苑大红门——当年风景如画的皇家园囿》、《京南为何有四个海户屯》、《热闹三代的晾鹰台》、《正阳门瓮城关帝庙两石碑重现》、《情丝》、《中顶庙百子托梦同仁堂》、《北京的四苑》、《卢沟桥沧桑》、《古老的凉水河》、《人民的好区长李培山》、《虎刺梅》、《南苑乡的文化新秀》、《丰台“出行”的巨变》等文章快讯、诗歌、散文、小说、杂文近百篇,总计达220多万字。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金秋时节,老高收获累累硕果并仍在奋力耕耘着。2006年他被评北京市丰台区社区教育先进志愿者,2008年被评为南苑乡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写作事迹在丰台有线电视台2009年7月15日《我与祖国60年》专题节目播出。海明威曾说,“写作,即使是在最成功的时候,也是一种孤寂的生涯。”对于一位并未受过系统高等教育、年逾七旬的老人来讲,是什么力量驱动着他顽强探索,奉献给社会如此巨量的知识和精神财富?——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那份深沉的爱。南苑,这个曾经的五朝帝王猎场,三代皇家苑囿,有过辉煌历史,至清末逐渐衰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现代南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高世良为代表的南苑人,在这块城乡结合、工农互补的新生宝地上,只争朝夕、奋力耕耘,绘制着更加美好的蓝图。一个交通畅达、商贸兴旺、物阜民丰、和谐文明的新南苑必将成为伟大首都一颗璀璨的明珠!

 


责编:李北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