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0182:对煤炭事业热爱和执着的人

国资委0182:对煤炭事业热爱和执着的人



  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高家梁煤矿总工程师张兴文,今年46岁,1987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采煤系矿山建设专业。23岁的他就与煤矿结下了不解之缘,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智慧都奉献给了我国的煤炭事业。



  说起与煤矿的缘分,张兴文说,这要追溯到大学时代,我高中毕业后圆了大学梦。可没过多久,“天之骄子”的自豪感便无影无踪了。随着对所学专业了解的加深,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是时刻与艰苦和危险相伴的,有时不免慨叹自己“走对了路,入错了门”。初到矿山工作的那段时期,每天耳闻目睹甚至亲历的种种情形,进一步加重了自己的担心。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大多数人都有着一颗安分踏实的心,我也就心无旁骛,既来之则安之,认为这就是“上天”给自己安排好的缘分。



  张兴文聪明好学,工作勤奋,踏实肯干,从不怕苦怕累。再加上他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新精神强,工作业绩突出,于是从普通的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所在煤矿的总工程师、副矿长。在此期间,他的经验阅历与日俱增,同时思想观念也发生着转变和颠覆。他逐渐意识到,煤矿并非必然与艰苦和危险相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煤矿生产的面貌会不断改善,安全也是可控的。而煤矿工程师的责任,就是要促成这个转变,加速这个转变,努力改善煤矿安全生产面貌,让矿工活得更有尊严!



  为了改善煤矿生产的面貌,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可控性,张兴文把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作为自己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反复的实践,使他逐渐成了煤矿生产建设方面的行家里手,还曾被聘为母校的兼职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副主任委员,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评比中获奖。



  京西矿区是一片广阔天地。2005年,京煤集团昊华能源公司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开始推进机械化采煤,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技术人才。张兴文认为,这是自己展示才华、舒展抱负的难得机遇,自己要抓住这次机遇,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全部智慧奉献给京西矿区建设。于是他登门自荐,与阚兴总经理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这次交谈,更让他体会到京西煤矿的求贤若渴,也使他对这家首都煤炭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更多的了解,进一步坚定了投身京西的决心。



  几天后,刚刚从国外出差归来的耿养谋董事长约见了张兴文,与张兴文谈了整整一下午。这次谈话对张兴文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耿养谋董事长平易近人,与他畅谈人生的一席话:我们这里没有门第之见,不搞“校友会”,大家都是奔着同一个目标的一家人。还说,“人到中年,经验丰富了,又正值年富力强,该干一番事业了”,更是让他铭心难忘。张兴文心中的激情陡增,跃跃欲试,一种对于成就事业的渴望从心中油然升起,他决心把京煤集团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地方。



  张兴文来到京煤集团后,起初被安排到昊华能源公司旗下的大安山煤矿,担任矿长助理,主抓机械化采煤。由于京西煤田地质构造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以前采煤的方法主要是落后的炮采方式,而先进的机采方式一直未能采用。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才清楚,原来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京西煤矿不能上机采”,多数人对机采方式也普遍信心不足。另外,机械化采煤在京西始终是一个空白,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操作工人,对机械化采煤技术非常陌生。到矿后,我拿出“不成功,则成仁”的架势,一头扎到井下,认真研究京西煤田地质构造,亲自设计机采方案,组织设备配套,并从全国招聘技术人才,组建了公司第一个机采段。无论是勘查工作面,还是设备安装,我与一线工人同上同下,手把手教工人操作,处理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一干就是二十多小时。经过不懈的努力,仅仅用了36天,新的机械化采煤机组便在大安山煤矿试采成功,实现了京西矿区机械化采煤零的突破。采煤工艺的改革使昊华能源公司安全生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到2009年底,百万吨死亡率实现0.19,一举步入了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先进行列。



  今年3月31日,上交所又有一支股票挂牌上市了,它的名字叫“昊华能源”。招股说明书里写着,本次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司的战略扩张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昊华精煤公司高家梁煤矿及其配套项目。



  鄂尔多斯高原,古代的朔方之地。汉武帝曾在此设郡,并从中原移民至此巩固边疆建设。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成了祖国的能源产业基地,有一批来自首都煤企的开拓者来到这里,为能源事业开疆扩土。2006年,张兴文按照公司安排,离开北京,远赴内蒙,加入了这支生产建设大军。



  建设初期,建设者们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项目现场冬季气温零下350C、夏季地表温度430C,早晚温差大,沙尘天气频繁,黄沙漫漫,荒草萋萋,隆冬季节的低温和夏季高温酷暑没有吓倒建设者们。张兴文和企业领导班子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同志们顶风沙、冒风雪、战严寒、斗酷暑,不辞辛劳,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用心血和汗水日日夜夜浇灌着项目建设的每一个角落。有一次,工地组装自来水管,当时人手少,任务重,而且要求速度必须快,张兴文就与大家一起肩扛着管子,脚踩着冰冷的雨鞋,在水里、泥里、沙里工作。雨浇湿了大家的衣衫,风吹透了大家的身躯,大家都有些松懈疲惫,看到这种情况,张兴文就一边大声喊着号子,一边鼓励大家战胜困难,同志们看到领导都干劲十足,一个个也热血沸腾起来了。可是这时张兴文的雨鞋早已破损,露出的光脚板正踩在冰冷的泥里。



  张兴文带领这支队伍夜与星辰为伍,昼与铜匠川为伴,与项目建设同经历、共成长。靠着这种拼搏忘我的精神,书写了高原建矿速度的奇迹。三年后,高家梁煤矿实现了试生产,一个技术装备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矿井在内蒙高原横空出世、拔地而起,为公司的扩张发展赢得了先机。



  在煤矿建设过程中,张兴文坚持安全施工、考虑实际和保证质量三个原则,对于突发问题总是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针对软岩支护难度大,经常出现放炮后来不及支护而发生大面积冒顶的问题,张兴文设计了综合机械化施工工艺,对普通综掘机进行局部改造,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项技术后来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认定。



  在三条井筒过岩石系数F小于一的特软巷道施工中,张兴文提出了不可缩U型钢支护的非传统理念。北京工业大学的监测证明,这种支护方式比先前的联合支护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除了安全施工和技术创新,张兴文还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合理安排矿建工程、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不断优化工序,使高家梁煤矿建设累计节约投资近亿元。



  为了又好又快地建设矿井,张兴文还与工程设计单位反复沟通,结合自己现场实际踏勘的资料提出修改意见,以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有时也与设计单位保守谨慎、追求规范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张兴文就通过试验说服他们,直到双方意见一致。比如,工业广场工程在经过调整后,减少了场平挖方量一百多万立方米,减少了填方量五十多万立方米,节约资金2852万元;广场供水管路的优化修改,既减少了征地面积,又使矿井掘进产生的矸石得到了利用,节约资金149万元;修定矿区铁路专用线方案,降低铁路线标高6米,取消了铁路桥梁,缩短了铁路长度,节约资金2100万元;改革井筒基岩段原有支护,使井筒巷道施工总计节约300余万元;将大巷的矩形支护方式改为拱形支护方式,使巷道的支护简单,总计节约400余万元;优化联络巷,利用联络巷施工变电所和井下消防硐室,减少硐室4700立方米,节约投资360余万元。



  张兴文远离家人,在千里之外的鄂尔多斯煤矿一线奋战,休息日也没有正式休过,只有趁着回京汇报工作或者是开会之机才能顺便看看家人。是什么让张兴文能够这样无怨无悔、不知疲惫地工作?答案只有一个:对煤炭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蚓无爪牙之利,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为什么呢?用心一也。这也正是张兴文人生写照。


责编:刘丁玮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