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委0049:我的家庭藏书

教工委0049:我的家庭藏书


  几十年来,我是以书为伴,以读书为乐,从未离开过书。我的房间就是书房,四周皆是书,地上也是书。我的家庭藏书是我大半生陆续积累起来的,也是我的唯一“财富”,主要来自三部分:一是购买的;二是作者赠送的;三是自己写作的和参与编写的。书籍种类包括经济专业类、政治类、文学艺术类、历史传记类及其它,每年我都从图书大厦和北京举办的书市购买一批图书。作者赠送我的书籍包括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董辅礽、冯兰瑞、戎文佐、罗元铮、高涤陈、李成勋、万典武等和同行教授们如苏志平、徐从才、韩枫、文启湘等人,以及几十位博士的论著,此外,有一些领导同志赠送的,如原商业部长胡平、副部长张世尧等。还有我的同事、朋友送的,如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写的《我的父亲刘少奇》一书,冯玉祥与李德全的女儿纪念她父亲的文集等。我个人出版著作7部,主编一套8卷本的丛书。现在我的藏书已有四、五千本,形成一个小型的家庭图书室。

 

  读书终生受益
   


  人非生而知之者,知识主要靠后天的学习,通过读书、实践获得。读书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书才能进步。书籍是前人和别人的人生经历、事业、专业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读书就是汲取知识,增加精神营养。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互联网传播大量信息、知识,不及时学习就要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
   


  我从童年起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小时候最喜欢看“小人书”,对《三侠剑》、《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最感兴趣,爱不释手。长大后再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就感到很熟,似曾相识一样。可以说我每个阶段的进步都是与书籍分不开的。从高中到东北商专,毕业后工作几年又上中国人民大学、出国留学,始终在读书学习。是书籍给了我精神食粮,鼓励我不断前进,增强了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成为一名教师,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现在我虽然离开了教学岗位,但仍在读书、写作,积极参加社会学术活动,“活到老,学到老”。对我而言,书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只有书能给我欢乐、愉悦和幸福感。现在提倡“好读书,读好书”,我非常赞成。全社会开展读好书活动,使每个人受益,提高知识水平与道德素质,做一名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材,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家庭读书氛围
     


  我的家庭成员多在学校工作,孩子们从小就在家庭读书的氛围中生活,耳濡目染,他们也爱读书,学习。长大后成家立业,也是读书受益者。我的外孙小时侯在我家生活,他妈妈在中国金融学院(现为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平时工作忙,照顾不了他。他上学时候我就督促他好好读书,他始终很用功。高中毕业后,考上了重点大学,目前在国外读博士学位。我的小孙女在小学二年级,每个周末到我家来总是说:“爷爷,你怎么老是看书?不是看书就是写字。是不是你也做作业?”听到小孙女天真的问话,我就借题发挥一通,向她说:“你看到了吧,爷爷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看书学习,你呢,不该从小就好好学习吗?”小孙女很爱读书,每次来家总要向我提些问题,有时还打来电话问我,她讲一句成语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她:“你除了向书本、向老师学习外,还要向同学们学习,知识才会长进。不管是谁,他知道的比你多,你就应向人家学。”总之,我爱读书,孩子们也喜欢读书,家成员都受益,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均有所帮助。

作者:侯善魁

责编:汪晓萌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