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委0005:不倒的师魂

教工委0005:不倒的师魂



  他,喜欢胡杨,赞赏胡杨的英雄气概: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他,就是胡杨。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眼中,60年的风雨人生,他35年赤诚向党,27年教书育人,早已把血肉之躯化为特殊材料制成的师魂,为党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2009年7月1日,在党成立88周年的日子,他却被食道癌晚期击倒在病床上,却依然对前来看望他的师生说:“我们今天所享受的,都是党给我们带来的。”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挂念的还是学生的毕业论文还需要修改,学生工作还没有着落,科研课题还没有顺利结项……
同事们眼含热泪痛惜地说:他是被累倒的啊。学生们说:史老师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师魂!!



  他,就是共和国同龄人、忠诚的共产党员、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史革新。
     


信仰,生死不渝



  他,党龄35年。从1974年入党那天起,他就将生命融入了党的教育事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生死不渝。



  他是党的历史的研究者,也是党的理论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承者。



  作为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通过几十年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史革新教授深深地体会到:在中国,只有党才能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每一次研究生面试,史革新都要询问学生有没有阅读过马列著作。而他对于马列的著作甚至熟悉到哪本书、哪个版本、哪一篇章讲了哪些精辟的话。



  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后,他立即投入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弘扬民族精神”课题的研究,发表了《弘扬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重铸》等一系列论文。还编写了《民族精神教育读本(中学版)》一书,作为全国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推广。



  2008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听完报告后,史革新连夜写了一篇《不折腾的现实意义》,同时作为专家在校内纪念活动上发言。发言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共鸣。.



  前几天,躺在病床上的他说:我们党是非常伟大的党,经历艰难曲折,取得了辉煌,举世罕见。我认为最大的成就有两点:一是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内乱,完成了民主革命;二是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现代化。



  史革新曾两次荣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今年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十佳共产党员”。他担任历史系党总支书记期间,被师生们评为“党支部的知心人”。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他吃住在学校里,每天都会按时去学生宿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个都不肯漏掉.他说“共产党员在这种时候一定要到第一线去!” 



  同事王开玺说:“史老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始终坚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身上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忘我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师德。” 



治学,书馆坐穿



  史革新常说,历史学是权衡是非,臧否人物的学科。史学研究者一定要有把图书馆坐穿的精神。



  大学时代,跑图书馆、泡图书馆、坐图书馆是史革新的生活常态。他把《资本论》反复看了三遍。他要像马克思一样把图书馆蹬出两个脚印。四年时间他修完了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于1981年取得了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硕士论文《论薛福成的思想发展》还在当年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86年,史革新阅读了大量晚清理学的相关资料后,发现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清代尤其是晚清理学缺乏研究。于是他选择了晚清理学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从此他便把自己埋在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的故纸堆里。他在散发着霉味的线装书中一条一条地查找,对晚清理学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著述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同时对晚清理学的发展脉络作了清晰的阐释,并深入剖析了晚清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汉学及西学的相互关系,对晚清理学兴衰的原因和历史特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系统的探讨。



  理学研究本来就是冷门研究,在没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史革新一干就是近6年。终于,当他的博士论文专著《晚清理学研究》问世之时,他的导师龚书铎先生以及中华书局的李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胡绳武教授、清华大学的刘桂生教授和钱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家和教授和张守常教授等多名重量级专家均给以很高评价。专著很快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4年首先进行了出版。该论文还获1996年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史革新在科研方面, 尤长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科研成就,深受学界同行的关注和好评。先后出版著作10多种,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对此,他的同事说:“史革新老师非常醉心于科研,他甚至把别人吃饭的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面,出了这么多成果理所当然”



传教,诲人不倦



  对学生,史革新倾注了满腔师爱。“你们就是我的孩子们”是史革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硕士生方婉丽含着泪说:“史老师把我们像孩子一样疼爱,却对自己那么苛刻,生病那么久,却忍着剧痛,不肯去检查医治。”



  她本科时,做《马君武早期进化论思想初探》的科研论文,因为一时间找不到相关的古籍资料,茫然无序,觉得课题该泡汤了。这时候别人推荐她找史老师,她就壮着胆子去找了。史老师看了她的论文初稿以后,提了很多建议,对论文来回修改了6次。每次都是史老师上完一上午的大课,回答完问题之后快下午1点了。她常常劝史老师先吃饭再讲,但史老师总是说,我没事,不饿,你们下午还有课,抓紧时间说。”



  王海珠是史革新教授文化史方向唯一的博士生,一个学期就只给她一个人讲课。但史老师依然精心选题、用心备课。因为她做的论文和艺术史相关,史老师还专门请来画家为她讲课。



  张凤是史老师的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他做《琅威理与北洋海军建设》的研究开题时,和史老师有一次“激烈”的冲突。由于他个人的感情倾向,他在文章中严厉地批评闽籍的北洋海军军官,认为琅威理在北洋海军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史老师评判为矫枉过正,但他顽固地认为老师批评的不对。史革新老师立即通过查阅各种古籍资料,写了近3万字的意见,终于以历史资料为证,让他改正了自己的观点。史革新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来都是以真理来说服学生,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



  “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是史革新人生的写照,他以一种平凡的方式最终达成了令人景仰的卓越。



生命,无悔透支



  超负荷的运转,透支了史革新的生命。



  早在2000年,他的身体便开始亮起了红灯,常常恶心、呕吐。妻子多次要陪他到医院检查他却总是推脱:“有开题报告会、有毕业答辩、有读书报告会……”。实在挨不住了,他就吃点药,在校医院打点点滴了事。校医.对他也很无奈,每次劝说他去做检查,都劝不动,有时候连学校的体检他也因为繁忙错过了。



  2009年年初,无情的病魔击倒了他。“食道恶性肿瘤……”,消息传来,全院师生为之惋惜,许多学生难过地说,史老师是累倒的,多想替老师受苦罪呀……



  他的妻子肝肠寸断。她多想让这个结果再迟一些到来啊!她知道,他是那么的“顽皮”和“入迷”,吃饭时从来都要催好几遍,饭总是凉了再热,热了再凉。她和孩子十几年来不知道史革新晚上是几点睡的。她睡一觉起来,书房的灯总还是亮着的。她恨自己没有强迫他早一点到医院去。



  他的同事心痛万分。他先后开设五门课程,指导博士生21人,硕士生18人。院里的同事们都说,史老师太辛苦了!他一个人的工作量相当于3到5个人的工作量,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最后肯定都是史老师在做!史老师事必躬亲,率先垂范,就连申报项目时的表格都一一亲自填写。史老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给我们做了好榜样!



  他的学生泪流满面。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史革新忍受着手术后放疗的折磨,还在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就业写推荐信。在化疗期间,做手术之后,他依然拖着残弱的身躯伏案审阅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看了将近100万字。



  他把讲台延伸到了病房,在病房坚持指导学生,对学生不离不弃,对工作不离不弃,他用知识扩展了希望,用奉献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史革新以顽强的毅力、豁达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和深厚的学问赢得同事、学生的尊敬。他用“上好每一节课”的朴素信念诠释了教师职业的深刻内涵,用“做好每一件党组织交付的事情”来践行自己教师党员的楷模作用。他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对教育的追求,坚守对师德的认识,坚守对生活的热爱……他以其平凡的坚守,不倒的师魂,诠释了教师是什么?党员教师该怎样?

责编:汪晓萌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