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0149:有这样一个热心社区文艺的人
来到北辛安,路过唯一的小健身场时,你会经常看到一个身材匀称,身手矫健的中年大姐,带领着30多位中青年妇女快乐的翩翩起舞。这位大姐就是北辛安南北岔社区党员――梁德凤。
梁德凤大姐曾是北京塑料八厂某车间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社区文艺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活动。多年来,带领社区文艺队,在区、街组织的多次文艺汇演活动中获奖。2008年,她又带领社区文艺队的姐妹们,在街道有关部门和社区组织的支持下,承接了北辛安太平鼓队,为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能不断地传承下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得社区文艺队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北辛安太平鼓古技艺,记载着北辛安地区古老文化的传播,象征着太平与和谐,反映着广大群众热爱生活、分享幸福、快乐生活的场面。太平鼓的传说由来已久,且众说不一。一说:起源于古代的祭祀礼仪,意寓迎春而震动地气;一说:是古代的屯军遗俗,旨在发扬蹈厉,催人振奋。
然而,原有的北辛安太平鼓队人员已经高龄化,大部分都在60岁以上,还有的已经80多岁。从而给遗产传承带来很大的困难,很难将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因此,在2008年9月27日由梁大姐率领的北辛安健身队正式承接太平鼓队。上级领导、地区协作单位出席了大会并寄予了厚望。从此,北辛安太平鼓队将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活动。
经过实践和改组,这支年轻化的文艺队伍经过刻苦学习和磨练(平均年龄55岁,参加人数达35人左右)已基本掌握太平鼓技巧,在梁大姐的带领下,多次参加古城街道和北辛安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太平鼓技艺得到了领导与居民的好评。
为了更好、更有力地将太平鼓古老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光大,梁德凤大姐又积极促成多方的合作,北辛安南北岔社区主任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2010年2月4日召开了太平鼓授旗仪式,将传承古老文化遗产推向新的高峰。之后,梁大姐深感责任重大,立即有组织、有领导、有分工地开展学习、切磋技艺,在保持古老文化的同时开拓创新、新老结合,为的是将太平鼓文化遗产传承并发展下去。
由于社区属于老旧平房区,居民的文体活动场所缺乏,但太平鼓队的队员们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依然坚持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步行到社区周边的空旷处进行训练。
在梁大姐的带领下,北辛安太平鼓队在多年的训练中,克服了场地少、服装经费、器材经费不足等困难,队员们自己投资购买服装及制作太平鼓的材料,并且自己动手制作出质优精美的太平鼓。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2008年,北辛安社区太平鼓队的姐妹们经过不懈努力,在保留过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对太平鼓表演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重新改编了太平鼓的表演形式和方法,并先后参加了多次比赛及表演。
梁大姐在迎奥运和奥运期间,坚持走访社区文艺队妇女家庭,尤其在对家庭有困难的姐妹,更是做到了知彼知己,热情周到,通过居委会对她们进行帮助,还在带领社区文艺队的姐妹们克服困难,积极参加各类迎奥运的文体活动的同时,为办好奥运会、残奥会做贡献;并身体力行克服困难,姐妹们信服她、支持她。她还没有耽误带领社区文艺队的姐妹们积极参加社区奥运安保巡逻。
今年年初的一天,在扫雪时她不幸摔伤了右臂,肘部粉碎性骨折,此时正是文艺队训练的重要时刻,梁大姐要求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决不能倒下,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她只休息了3天,就吊着胳膊坚持在健身场上指挥,直到训练圆满的结束。
“众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如果我们的社区中有更多像梁大姐这样的热心人,我们就能通过这些文艺活动,使广大居民进一步了解社区,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建设。
作者:张彦博
责编:尤 佳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董昀 |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十四五”回顾 “十五五”前瞻
- 【党员课堂】陈坚: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风建设篇
- 铭记抗战历史,在吾辈自强中勇毅前行
- 算力跃居全球第二 数字中国崛起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超越竞技范畴的技术革新引擎
- 用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激活消费引擎
- 绿水青山间的富民路——“两山”理念二十年实践启示
- 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深刻把握持续践行“两山”理念
- 王莉:【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以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千年生态智慧闪耀绿水青山间
《地道战》背后的真实抗战史
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行”与“径”:新时代的行动与实践
文化主体性的“魂”与“根”: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的文化主体性
鸦片战争后传统文化的“破”与“立”:从近代困境到当代觉醒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