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0113:永不停歇的脚步

延庆0113:永不停歇的脚步

  
  消瘦的身影,匆匆的脚步,每天早晨8:00前准时出现在县广电中心的大院。



  这样的日子,她已经坚持了25年。



  然而,再有3个月,一直战斗在新闻一线的她将光荣退休。她就是延庆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编辑单新荣。


  “我还没干够。”提到退休的话题,单新荣略带伤感地说。



  每天打开FM92.8就会听到她熟悉的名字,她也是延庆县在新闻一线战斗时间最长的人,堪称我县新闻界的前辈,是新闻记者的良师益友。



  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单新荣曾在三尺讲台奋斗了11个春秋。1984年,延庆广播站需要一名会写稿、能播音的人,凭借中学语文老师的功底和标准的普通话,单新荣被调到广播站。



  25年来,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但她的名字却随着电波,走进了千家万户。



  多年的记者生涯,在单新荣身上留下两个深深的印记:第一,虽然50多岁的人了,行动起来依旧风风火火;其次,她包里总是放着一支笔和一个本。25年来,她共写下了3000余篇、180余万字的新闻稿件,期间还编辑了2000余期、500余万字的广播节目。



  “用腿跑新闻,用脑做新闻,用情写新闻。”这是同事们对单新荣的评价。诚然,她喜欢深入一线挖掘鲜活的新闻事件,再艰难的条件,也挡不住她的一腔热情。揭露注水肉、制假窝点,她毫不留情;关爱弱势群体,她充满爱心。



  单新荣敏锐而冷峻,她的报道透着理性的思考。1988年,她几进山区,写下录音报道《千家万户唤优生》,通过鲜活的事实,呼吁加强婚检,减少缺陷儿出生率。此报道引起了政府关注,对相关措施的出台起到了促进作用。1992年,单新荣写的通讯《保护神的困惑》引起强烈反响。这两篇作品也分别获得了北京市好新闻一、二等奖。单新荣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好新闻奖30余个,她的各种获奖证书,堆了厚厚一摞。



  单大姐 “善”大姐



  单新荣姓“单”,其人更“善”,所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善大姐”。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非典肆虐时期,有人劝她不要冲在最前线。她说:“我是科长,有危险的活能让别人去吗?”她的仁爱之心,不局限于工作中。几经周折,她将刘斌堡乡一个被车撞残、生活无助的孩子送进了福利院;1997年,她把单位发的50元购物券塞到一个贫困孩子手中,直到一封感谢信寄到单位领导手中,别人才知道此事;看到街上瑟瑟发抖的乞丐,她将父亲的棉衣给他们披上;看到别人吃不起饭,她会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看到板儿车师傅蹲在路边啃干火勺,她就回家端出一碗热水……“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大半生尽遇到好心人了,我能为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也踏实。”“善”大姐的话朴实无华。



  学而不厌充满活力



  单新荣学习的热情丝毫不逊于年轻人。1984年,她报名海南函授新闻学院;1992年,她在北京电大大专毕业;2005年,已经50岁的她,拿到了中央电大中文系本科毕业证;直到现在,她还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学习。



  母亲临终没在身边,是单新荣永久的遗憾。丈夫说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女儿说她 “整天写稿儿,生病了也不管我……”这些曾经的话,一直刺痛着单新荣的心。学烹饪,成了她最大的心愿。退休后,她决心给家人做些可口的饭菜,经营好这个家,尽量弥补对家人的遗憾。



  “即使退休了,我也依然热爱新闻事业。”单大姐说。

                               

作者: 贾德勇

责编:王炳熹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