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0009:充满激情的公益慈善工作者――陈淑惠

市直0009:充满激情的公益慈善工作者――陈淑惠

  陈淑惠同志,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主任兼任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主持工作)、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公益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是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陈淑惠同志自1999年开始,已从事公益慈善工作十一个年头。



  十一年来,陈淑惠同志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宗旨,带领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处)全体同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机构跨越式的发展,捐款额从1999年年筹资400多万元,提高到2009年年筹资6900多万元,2008年募集捐款更高达1.4亿元。十一年间,共募集款物4亿2千万元,资助支出3亿9千万元,在全国及北京地区建设希望学校300余所,资助北京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小学生近7万人次,援建希望电脑教室27个,建设希望阅览室114个、希望图书角227个,植树造林30000余亩。



  十一年间,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奥运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被评为北京市“慈善优秀集体”、“北京市先进民间组织”,在北京市首次基金会评估工作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全国5A级社会组织。2010年,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还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团市委的领导下,在她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北京地区公募基金会的“标杆”。她本人多次被评为北京团市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希望工程20年杰出建设者”;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和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多年的实践,她已经成长为北京公益慈善方面的专家和北京公益慈善探索发展的“领军人物”,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目前,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需要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投身到这一事业中去,陈淑惠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她是北京公益慈善工作的积极探索者,是北京公益慈善工作创新发展的践行者,是北京公益慈善组织的优秀管理者,是“充满激情的公益慈善工作者”。



  她是北京公益慈善工作的积极探索者  公益慈善事业在我国还是一个需要在探索中发展的事业。1999年她从北京团市委机关转岗来到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时,正是“希望工程”品牌处于低谷阶段,她提出了希望工程本地化的思路,并根据北京市的工作实际,积极实施“北京希望工程”品牌的塑造,先后推出了“北京市希望之星(1+1)奖学金”、“学子阳光――首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扶助工作”、“希望电脑教室”、“希望阅览室”、“希望图书角”等教育资助项目,从教育阶段划分,涵盖了大、中、小学生,实现了教育资助的全程化;从资助范围划分,涵盖了校舍建设、教育教学设备、生活困难学生助学金、图书和文体用品资助,体现了教育资助的多方位。



  在教育资助的基础上,根据机构的工作宗旨,她带领导工作团队先后在生活扶助领域、环保教育领域和社会服务领域设立了公益项目,包括“北京市爱心扶助项目”、“北京志愿服务支持项目”、“北京儿童艺术普及支持项目”等,并注重塑造机构公开透明的社会形象。经过几年项目品牌的塑造,“北京希望工程”已成为具有北京特点的公益品牌,“服务青少年的青春公益机构”的形象深入人心,机构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公信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她带领机构工作团队对我国公益慈善市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出筹募工作要遵循善用媒体、人性化表达、依靠广大“拥护群”、把握捐助时机四项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据捐赠者的特点和受益人的实际需要实施营销策略、宣传策略和筹募策略,把握广大捐赠者希望捐赠手段直观、捐赠过程透明、捐赠效果明显的心理,以“北京市希望之星(1+1)奖学金”、“学子阳光”项目为重点,建立受助学生资料库,搭建“1+1”捐赠信息平台,实现受益学生资料的公开,为捐赠者对学生个体的资助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大的宣传造势,通过发布公益广告、进行专项活动报导、拍摄专题片、组织人物专访和进行互联网络直播等方式对机构和公益项目进行宣传。成功地推出了“阳光洒满求学路――学子阳光结对资助贫困学子”、“爱心助学‘1+1’,亲情连着我和你――北京市‘希望之星(1+1)奖学金’结对资助”、“保护母亲河――构筑京北绿色屏障世纪林”、“铸天使,助基金”、“助力希望,重建校园――救助地震灾区损毁学校及受灾学生紧急行动”等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与其它非营利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支拥护者队伍,吸引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捐赠群体,成功地搭建了青少年公益捐赠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她是北京公益慈善工作创新发展的践行者   她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长期的战略思想。



  在项目设置上,从最初只有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教育资助的希望工程项目,到通过对社会热点和弱势群体的关注,探索在生活、医疗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提供帮助;进而到对青少年就业、创业、文化生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给予关注。在进一步深化希望工程及其配套项目、爱心扶助项目、农民工子女资助项目等援助型项目的同时,建立公益咨询部门,在工作手段上,探索科技创新之路。
2002年,她带领导同志们率先建立网上工作平台,解答社会各界的咨询、展示公益项目、发布活动消息、进行公益调查,实现了网上所有支付手段,为爱心人士参与捐赠提供了最方便快捷的平台。捐赠者可以从网上选择参与的项目、选择待资助的学生,通过网上支付方式办理捐赠手续。



  她积极研究北京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态势,根据公益慈善组织缺乏“支持型组织”组织,企业单位做公益缺乏规划性研究的现状,率先在全国推出了“善导公益咨询”项目,为大额的个人捐赠者和捐赠企业提供公益咨询和策划,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变企业的“冲动性捐助”为“战略性捐助”,为推动企业参与公益的方式的变革做出了贡献。她的改革创新思想不仅体现在项目设置、工作流程、工作手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更注重在机构文化中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力,使创新发展思维融入整个组织所有员工的实际工作中。



  她是北京公益慈善组织的优秀管理者   社会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保障,陈淑惠同志在任的十一年中,发扬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信誉高于一切”的工作原则,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保障机构科学、规范、安全和高效地运转。



  她通过实践总结出了筹募遵循市场规律的理念; 规范自律、公开透明的理念; 服务至上的理念; 实施重于募集的理念; 大众公益的理念; 创新发展的理念; 重视受益资源的理念; 员工与机构共成长的理念等公益慈善组织运行的“九大理念”,作为公益慈善组织运行的基本理念,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肯定。



  她注重加强机构的科学管理,实行“三公开”制度,坚持年度审计制度,并将年度审计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提出并实行聘请专业会计机构承担财务管理工作,在全国公益机构中率先实行财务托管;在全国公益机构中率先设立监察部门,对项目的受益人资格进行审核、对项目的的落实情况实施监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款物及时、足额地落实到受益人手中;通过机构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的每笔捐赠。同时,自2006年起率先举办“社会开放日”,通过媒体发出预告,邀请捐赠者、新闻媒体和关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各界人士参加,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质询,解答各界人士关心的问题,公布当年的审计结果,展示各公益项目的操作程序和相关的工作资料。



  她注重加强机构的队伍建设。陈淑惠认为,公益慈善事业要高速发展,就要有高素质的、有志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在陈淑惠同志的带领下,多年来,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处)注重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采取短期学习、学历教育、业务交流、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执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育了一批掌握公益慈善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项目运作能力、宣传策划能力的业务骨干。自2008年起,机构已有6名同志具备了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3名同志具备了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陈淑惠同志本人也顺利通过全国社会工作师考试,成为了一名兼具理论知识与丰富实务工作经验、掌握公益慈善运作规律的社会工作者。机构的成长带动了人才的成长,人才的成长也极大地促进了机构的发展。



  在做好机构各项工作的同时,她作为公益慈善方面的专家,积极向北京市其它基金会组织传经送宝,有求必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推进北京市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为首都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



  她是充满激情的公益慈善工作者   多年来,陈淑惠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为北京青少年公益慈善事业付出了个人最大的努力,她满怀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永远保持着共青团干部的工作激情。北京十八个区县都留下了她走访特困学生、扶持基础薄弱学校、探望贫困患儿的足迹;在内蒙古旱灾、雪灾地区,四川什邡市抗震救灾建设现场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十一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她把精力更多地奉献给了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需要扶持的山区学校、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奉献给了她倾注满腔热情的公益慈善事业,她的工作激情深深感染着她周围的人,带动着她的工作团队。她在家是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在单位更是好领导、“知心大姐”。受助学生亲切地称她为“陈阿姨”,捐赠者和合作者称她为“公益大姐”,而她却称自己为“公益老太太”,以此表达愿为北京公益慈善事业贡献一生的决心。

 

责编 岳丽丽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