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0170:传承“草根”文化的“快板刘”

朝阳0170:传承“草根”文化的“快板刘”

 

    在朝阳区黑庄户乡郎各庄村“快板刘文化大院”,人们常能听到清脆悦耳的竹板声。这是方圆几十里的文艺爱好者在排演节目。古色古香的“快板刘文化大院”雕梁画柱,清雅隽永,鱼游池底,鸟鸣树端,夏则郁郁葱葱,冬则白雪皑皑,谈笑不乏雅士,往来更多乡亲。 


 
  一副竹板加上为乡亲们服务的精神,不仅让 “快板刘”家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大院,“快板刘”刘世华本人也被评选为“2007年感动朝阳十大新闻人物”。北京奥运期间,“快板刘”文化大院更被北京市文化局评定为200户艺术家庭之一,成为奥运期间展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扇窗口。

 

  快板刘文化大院成立于2000年5月,是由农民自己组织的业余文艺演出队,主要负责人就是刘世华。刘世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自幼酷爱快板。他为人忠厚老实,谦虚好学,常在田间地头即兴演出,也经常活跃在各种晚会舞台上,是北京郊区县小有名气的演员和作者,人送绰号“快板刘”。成立快板刘文化大院时,他召集村里的五六位文艺爱好者在大院进行创作、排练,将村里的好人好事等编成节目进行宣传表演。随着演员的影响逐步扩大,他们的节目经常被选至市区参加演出。至2005年,一支小有规模、在全区小有名气的演出队已形成,演出从最初的每年十几场达到每年几十场。朝阳区文化馆在2006年为文化大院举行了“快板刘文化大院”挂牌仪式,北京曲艺家协会秘书长贾德丰、中国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梁厚民和北京市文化局有关领导等参加了挂牌仪式。如今,大院主要在农村、街乡为农民无偿演出,并参加市区等各级组织的演出活动,同时对中青年和儿童进行培养,作品形式以快板、相声、小品等说唱曲艺为主,并表演歌曲、舞蹈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文化大院的作品听起来乡土气息浓厚、立场鲜明、人物形象、主题突出,节奏明快、内容健康,教人奋发、催人进步,弘扬真善美的主旋律强烈。

 

  多年来,快板刘的作品无数次获奖。早在1966年,第一次朝阳区农村文艺汇演,刘世华的自编自演的快板《郎各庄变了样》荣获创作表演奖。同年在北京电视台,他和弟弟刘世军表演的快板《学大寨》圆满成功,并获得纪念奖。1974年刘世华参加了北京市文化局举办的文艺汇演,他创作的快板《新事新办》获创作表演奖。1981年参加北京市文艺汇演,他创作的快板《军民团结战暴雨》获创作表演奖。1990年参加北京文艺汇演,他的作品《向他学习》获得创作表演奖。1996年,刘世华加入了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并两次参加文化局组织的五年一次的曲艺代表大会。2000年在朝阳区“五月鲜花”文艺演出中,他表演的快板《换花》获得优秀表演奖;2003年在朝阳区“五月鲜花”表演的快板《吃面条》获得优秀表演奖;2005年参加了全国快板大赛,凭自编自演的《中华美德》荣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2006年朝阳区普法教育汇演,他编演的《截飞车》荣获一等奖;在2006年北京市新农村优秀节目演出中,他和五位演员表演的花板说唱《农民上楼》荣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同年刘世华被朝阳区委评为社区文化之星。

 

  “快板刘”文化大院后继有人,刘世华5岁的小孙子刘泽建也跟着爷爷学起了快板。2007年奥运会倒计时500天国际长走大会上,快板刘和五岁的小孙子现场表演的对口快板《北京欢迎你》受到市区领导的表扬,北京电视台进行了专访,并进行了全程转播,随后该作品参加了“欢乐家庭?情系奥运”第三届首都家庭文化艺术节,并一举折桂捧得一等奖。

 

  作为文化大院的负责人,刘世华个人出资近十万元,扩建了文化大院,安排了室内排练厅和室外活动场地与设施,活动面积达到三百二十平方米。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大院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来宾、观众的一致赞扬。除灯光、音响等大型设备外,演员的各类道具、服饰等,都是文化大院负责人刘世华自己出资筹办的,仅此项他每年都要投入几万元。

 

  “快板刘文化大院”的业余演出虽然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无偿为百姓演出,不断创造出贴近群众反映农村的优秀作品,创造出更多地社会效益,为迎接奥运会、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微薄之力!


责编:田侠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