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来稿0011:爱心永恒

网民来稿0011:爱心永恒

    18年前的一个午后,作为《中国机电日报》职工的她怀着一颗母性的博爱之心在冀中荒郊野外大桥底下的石堆里捡起一个嗷嗷啼哭的女婴,并使她奇迹般存活下来。第二天,她将这个刚出生几天的女婴寄养到了远在河北定兴农村一个朴实善良的大哥孙成彰家里。在之后的18年间,她从不间断地捐助收养这个孩子的困难家庭。即使再困难的时候,她的内心总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她,那就是:不但要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成人,而且更要帮助这个特殊的家庭。

 

    而今,她在北京大兴经营着自己的生意,但仍然无私地帮助着孙成彰全家,她为了两个家庭操劳着,当她看到孩子们长大成才,学有所成时,她感到这是一份美好的机缘。但她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其实,我是一个很平常的人,我只是尽到了做人的本分。

 

    记者与李柏芳见面的时候,她正在北京商务会馆参加一个妇女成就表彰会议。她中等的身材,白晰的面容,有一双明亮而又清澈的大眼睛,相貌平常,衣着朴素,若走在人群里,很少引起别人的注意。然而就是这位普通的东北女子,用自己的爱心和实际行动抒写了一段爱的佳话。

 

    爱是美好的机缘

 

    李柏芳,1953年12月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父母是中建一局的职工。儿时的小柏芳,性格有些内向,但聪明好学,她念完初中,就随父母到了湖北荆门工作,而且成为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据她当年的同事白岩女士介绍,当时她就是一个善于帮助别人的热心人,有一次她为了帮助同事尽快完成任务,连续加班达六个多小时,不但眼睛熬红了,而且胳膊上烫起了密密麻麻的火泡。1988年6月,她经朋友推荐到了《中国机电日报》服务中心工作。当年9月的一天,她根据报社领导的安排,去河北保定处理一个印刷业务。跟往常一样,这是一次普通的公务出差,她压根儿也没有想到,这次出差却影响了她以后的生活。当他们一行三人驾驶着北京吉普车一路返回北京路过保定城外横过一座石桥时,她隐隐地听到了一个仿佛来自天外的婴儿的啼哭声……她的心头一怔:在如此荒郊野外,一定是有什么事发生。出乎一种母性的本能,她立即大声向司机喊道:快停车!疾驶中的汽车嘎然而止,他们下车后迅速地寻着这揪心的啼哭声奔去……

 

    不一会儿,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原来大桥下面的石头堆里,一个深红色破棉褥里包裹着一个尺把长的女婴正不停地哭闹,她的身上爬满了蚂蚁,因为寒冷、饥饿和蚁虫的叮咬,女婴的生命危在旦夕。在瑟瑟的秋风里,稚嫩的脸蛋已冻成绛紫色。


 
    望着这个赢弱、幼小的生命,李柏芳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抱起女婴,拂去爬在她身上的蚂蚁,抖干净棉褥,重新将她裹好,让司机迅疾赶回北京。

 

    当李柏芳向记者讲述这段经历时,她的眼里仍然流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焦灼:“当时,我们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给吓傻了,直觉告诉我们:如果不及时将这个孩子救起来,很可能眼睁睁看着一个鲜活的生灵消失,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罪过!”

 

    “身上有没有什么标志或生日时辰之类的信物?”记者问。“没有,什么都没有?她狠心的父母甚至连个名字的布条都没有留下。”李柏芳回答,神情有些无奈,她接说,她的父母丢弃这个孩子很可能是“重男轻女”的原因。

 

    在记者与李柏芳悉心交流的过程中,她坦然、真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其实,当我见到这个孩子时,我什么都没有想,我只有一个念头,快给这孩子弄点吃的,快把她抱到家里,让她能平安地活下来。要是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只不过我可能与这个孩子有缘。”其实,李柏芳没想到:这几句看似简单、朴实的话语不但折射出了她作为女性的慈爱之心,更显示出了其高尚的品格和人格。

 

    也许上帝对这个女婴特别地眷顾,李柏芳将她带到家里的当天,她便正常地进食和睡眠了。李柏芳的家人听说此事后,便跑到家里来看望着这个女婴,母亲还送来了奶粉、换洗的尿布和邻居婴儿的衣服。晚上,待丈夫和女儿睡眠后,她望着襁褓中可爱的小脸蛋,内心充满了欣慰。

 

    生活总是现实的,因为当时李柏芳工作繁忙,第二天,她意识到:这个孩子她带不了,而且她天天都早九晚五地上班。况且她还有需要照顾父母,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辞掉工作照顾孩子显然有些不现实。

 

    这时,她想起了在北京一个朋友聚会上认识的河北一位爱好书画的大哥孙成彰。虽然他们没有过多交往,但李柏芳隐隐地感觉到:从大哥那双憨厚的眼神里可以断定他一定是位心地善良的好人,如果让这个女婴寄养到他家里兴许好一些。况且,在这之前,她已去过他家里三次,他们家有五个孩子,她听人说过:农村有个说法:孩子多了,聚到一快,好养。来不得半晌的迟疑,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李柏芳和丈夫最后决定:把女婴寄养到孙成彰家。 

 

    爱是无私的奉献

 

    为了对这个女婴后来的情况做深入了解,2006年3月16日上午,李柏芳带领记者一行五人从北京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了保定定兴县内彰村孙成彰的家。在孙成彰宽阔明亮的客厅里,他告诉我们:1988年9月中旬的一天,他和老伴正在忙家务,李柏芳抱着一个才出生几天的女婴急匆匆地来到他家。李柏芳一进房门就扑通跪下了,两行热泪不住地簌簌而下,她哭着说:“大哥,你一定要帮我这个忙,把这个孩子养活。”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何况当时孙成彰已是5个孩子的父亲了。他告诉记者:“我和老伴当时甚至没有丝毫考虑,就决定把这个孩子留下来抚养。”其实这个决定不但体现了一种人性中善良的本能,更体现了一种中国农民的最原始最朴素的可贵品质,那就是对生命发乎本心的热爱。

 

    正是这样,在之后有18年间,因为李柏芳和这个在石桥边偶然捡来的女婴意外地走进了孙成彰夫妇的生活。

 

    “当时,这个孩子来到后,用我们当地的土话来说:我们就把她当作小猪来养,开始喂她用麦子面熬熟的糊糊,这个孩子可能天生就命硬,没想到,她的吃得很健壮,等满月后开始喂柏芳从北京带来的婴幼儿奶粉。其实,我们对这个孩子始终与其他孩子一样对待,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养,跟养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

 

    采访中,孙成彰的妻子谢金霞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秀秀。虽然她是捡来的孩子,但我们就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不偏不向,她也合群,随着她慢慢长大懂事后,他们姊妹六个都很和睦、团结,跟亲生的一模一样。”

 

    为了配合丈夫担当起家庭的重担,谢金霞还辞掉了在定兴县一中教英语和语文的工作,专职做起了家庭妇女。加上秀秀,当时她已是六个孩子的妈妈了。而当时他们家里只依靠近3亩地种的庄稼粮生活,只有谢金霞当教师时存下的300多元钱,而且没有经济来源,等钱花光了,全家甚至连买盐的钱都没有。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会有体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要养活这么多孩子是多么的艰难和不易。而秀秀的到来对这个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那时,他们全家住在孙成彰在村口外用土培盖的简陋鸡棚里,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孩子的哭闹声和鸡叫声交织在一起,加上当时缺衣少食,孙成彰夫妇和孩子们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孙成彰回忆说:为了多给家庭带来经济收入,就在收养秀秀的那年,他曾自已办过养鸡场。可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最终还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外债。

 

    就在秀秀六个多月的时候,她得了重感冒,昏迷不醒,他和老伴心急如焚,赶快找来村里的医生,医生说没有好的办法,只有死马当作活马医,在身上打针没有用了,只能在头上注射一大针管的青霉素试试看。开始,孙成彰和老伴有些犹豫,但一想,豁出去了!只好按医生的办法去做。结果,奇迹出现了,小秀秀竟然很快苏醒过来,之后经过10多天的治疗,秀秀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从那以后,孙成彰夫妇更加精心照顾、呵护着秀秀,使她一天天在时间的年轮中渐渐长大。

 

    当我们说李柏芳和孙成彰夫妇是秀秀的再生父母时,李柏芳显得特别低调和坦然:“虽然这个孩子只在我家里住了一天,但我却一直在心里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自她送到孙大哥家里后,我时常惦念着她。有时夜里做梦都是她当时嗷嗷的啼哭声,我的心就象被万剑刺痛着,好在她还是比较幸运的。其实这么年来,我只是尽到了做人的本分,更多的是孙大哥夫妇亲身的抚养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才使她逐渐长大成人……”

 

    采访中,记者得知:为了秀秀和孙成彰整个家庭,18年来,李柏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就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李柏芳依然时时关心和帮助着这个特殊的家庭。 李柏芳把秀秀送到孙成彰的那年,她每月只有76元的工资收入,但她还是坚持每月抽出40元钱救济他们,自己在家里却省吃俭用,而她因为工作忙无法照顾自己的女儿,使女儿至今比较瘦小。多年来,每到换季,李柏芳都将自己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穿过的衣服整理清洗干净,并时常去商场购买合适的衣服亲自送到孙成彰家。有的给秀秀穿,有的给别的孩子穿。这些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她都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

 

    李柏芳是生活中的细心人,就连孩子们爱吃后的老北京酱油、醋、王致和臭豆腐、烤鸭、果脯等北京土特产她都顺便送来。秀秀六岁那年的冬天,临近年根,刚下过一场大雪,她从北京的朋友那里租了一辆面包车,里面装满了鸡鸭鱼肉等年货一路风尘赶往定兴,可走到半路,车却突然出了故障,陷在一个坑洼地。她使出浑身解数奋力推着车子,累得大汗淋漓,最终使车子上了路。她的朋友半开玩笑地说:“李大姐,你看你图个啥?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况且你也托付给别人了,何苦呢?”

 

    谁知这句半天玩笑的话,却惹怒了性情温和的李柏芳,她当时就对朋友严厉而气愤地说:“难道我们做事一定要图个什么,一定要得到回报才去做吗?人人都计较个人得失,我们中国几千年留下的美德都到哪里去了?”后来,她的朋友说,这是他第一次见李大姐发这么大的脾气。

 

    善良、憨厚的李柏芳倔强地认为,自已的行为越是得不到别人理解和支持就越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为她一直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问心无愧。李柏芳现在回想起过去的往事,她风趣地告诉记者:“其实,从我把秀秀送给孙大哥的时候,我就隐约地感到:我其实成了两个家庭的母亲。一边要面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另一边还要面对秀秀那边的六个孩子。况且,就在谢大嫂从我手里接过秀秀的那一刻,我记得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大嫂,只要你们把这个孩子收养了,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们共同来抚养这六个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诺千金。其实,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头承诺,更蕴含了一个人做人的原则和本分。中国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真诚、善良、纯朴在是李柏芳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在记者与孙成彰的详谈中,我们得知:他自幼喜好书画,并写得一好手好字,闻名于内章村周围的五里三乡,可由于家庭的重担,书画也只能当作业余好。有一年他推着一群小猪仔去北京郊区卖给当地的村民,恰好一个朋友要去故宫,他便一同去,在故宫一个大的展厅内,他见到了中国历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他一下便被其深厚的艺术感染力所打动,回到家里,他便发誓,一定要勤奋研习书画,立志成才。孙成彰除了自己痴迷于书画外,还从小就培养自己的孩子们钻研书画。当李柏芳得知这个情况后,除了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外,便开始不间断地送来大量的笔墨纸砚和其他学习用品,当李柏芳的好友中建一局印刷厂的厂长金玉芝得知此事后也主动找到她,经常送来宣纸捎给孙成彰和他的子女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在李柏芳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孙成彰常年坚持笔耕不辍,耐心细致地教6个孩子研习书画,成为当地有名的书画之家,家庭状况也有了较好的改善,现在成立了名为“宁一斋”的书房和画廊。他的书法作品四体皆工,师法二王、虞、褚、柳诸家,或苍劲古朴、或清丽逸宕、方圆建备。小楷凝劲秀美、韵致灵和,隶书自成一家苍劲奔放,气势雄浑,篆书师秦得其古朴凝重,行草学晋得雍和之风而不取狂怪。他先后拜康有为先生弟子、中央文史馆馆员、书画家戴晓峰先生从师十余年,后受李苦禅、王雪涛、娄师白等名师指点,书画事艺渐进。他的山水画宗法董元、巨然、范米、元四家,兼习北派山水,苦研历代各家笔法墨法并重写生。他的书画作品参次参加河北地区和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并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联合会理事等职,先后荣获“国际优秀艺术教师”、“世界艺术华人”、“中国艺术大师”等称号。2005年1月9日,他还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世界华人华侨领袖新春联宜会,并荣获中国扶贫基金会颁发的荣誉证书等多项荣誉。孙成彰深有感触地向我们说:“我今天取的成绩多亏了柏芳无私的帮助,她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白驹过隙,时光如梭。而今,当年的小秀秀(现名孙崾秀)在李柏芳和孙成彰、谢金霞夫妇和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已成大长人,并顺利考取了定兴的财务专科中学。谈起这些年他们走过的风雨历程,李柏芳和孙成彰、谢金霞夫妇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发自内心的欣慰,他们多次流下了幸福和辛酸的泪水。 曾经有人说过: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在于付出,不在于求得回报。这用在李柏芳身上最为贴切不过了。1999年8月以来,李柏芳还先后11次资助孙成彰和他的儿女孙锦书、孙睿书、孙毓书、孙育鼎、孙俊柔在北京、保定、定兴等地举办画展。从她把秀秀寄养到孙成彰家至今先后捐资、捐物达20多万元,而孩子们也很争气,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的书画大赛中获了各类奖项。其中孙育鼎的水彩画《雄鸡图》还被有关部门赠送给外国大使。

 

    2002年8月,李柏芳在经历了辞去报社和其他工作之后,在亲人和帮助的帮助下,创办了以经营珠宝、玉器、古玩为主的北京润正清和珠宝有限公司,由于她为人善良、诚信经营,已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在采访结束时,记者才惊奇地得知:李柏芳为了资助孙成彰夫妇全家,至今还没有买自己的房子。当记者说她是新时代的好母亲时,她微微一笑,不知说什么好。但在她微笑的背后,我们依晰可见那颗温存、善良、永恒的爱心。


作者:王肃鄂(原载:2006年第4期《人物周刊》

责编:田侠

本文关键词: 袁正光 科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