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0129:社区给了他温暖的家

石景山0129:社区给了他温暖的家

    古城南路西社区1栋86号曾有这样一个家庭,家中夫妻二人均为精神残疾病人,1988年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叫魏凯旋,由于二人不能抚养,就交由其住在模石口的爷爷代养。2003年,魏凯旋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不久后,老年丧子的打击使一直抚养他的爷爷很快也去世了,他只有和很少见面的母亲在一起生活。短期内连续失去两位亲人使原本有病的母亲精神病突然发作,2003年一个大雨磅礴的深夜,魏凯旋的母亲宋节花把家中的所有物品砸得稀烂,邻居给居委会主任打电话,主任带人来时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屋内一片狼藉,所有生活物品砸的砸,撕的撕,墙上地上涂满了大便,魏凯旋的母亲宋节花赤身裸体躺在地上大哭大叫,屋的一角蜷缩着瘦骨嶙峋已被吓坏的小旋,居委会人员马上分头做处理,福利主任不顾宋节花身上沾满的粪便,擦拭干净后给她穿好衣服、计生主任抱起受惊吓的魏凯旋进行安抚、社区主任找来派出所干警出车连夜把犯病的宋节花送到房山精神病院……留下的同志一边打扫屋内的卫生,一边了解他家还有没有别的亲人,得知他只有一个大伯正在五里坨精神病院治疗,根本无法照看孩子时,大家在感到吃惊的同时也感到要抚养好这个孩子的重任。不到一年孩子好像从天堂下到地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决不能让一个孤儿没有家成了居委会全体成员的共识,此后他的衣食住行全由社区居委会人员轮流负责。接触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他出生后就是个智障儿,没有读过一天书,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为此,社区居委会为他家尽快办理了城市最低保障。主任还多次到魏凯旋爷爷原工作单位反复交涉,单位的领导很受感动破例为这个家发放每月600元的生活补助,在经济上给予了很大支持。负责残联的同志把这一家的情况通过区残联向市残联做了汇报,市残联每年拨专款解决了魏凯旋母亲的医疗费。同时社区人员定期到小旋家中为他做饭、洗衣,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冰冷的寒冬,换季的衣服都是党委成员从自家拿来。每年大年三十给他送年夜饭,其他节日时还买新衣给他换上,无论小旋的家中再乱、衣物再脏,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从不嫌弃。电路老化了,主任自己拿钱给他家更换了新线,有病时社区人员买来药品送到他手中……多年以来他从一个多病的干瘦小孩变成了一个健壮的大小伙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居委会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教育抚养的义务从未间断,魏凯旋从此有了一个新家。

 

    为了让他的这个家能团聚,居委会人员千方百计想办法安排魏凯旋定期和母亲见面。在月末带他换乘几趟公交车,再坐房山康复医院的探视车到医院看望他的母亲,宋节花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子时心情总是非常愉快。2006年的最后一天,下着大雪,别人都忙着回家团聚时,居委会张秀琴、张玉娥两个党员带着魏凯旋,拿着买来的衣物、食品等经过3个多小时的奔波来到康复医院,当身穿崭新衣服的魏凯旋叫了一声“妈”时,在场的医生、护士都受到感动,说我们这些不是亲人的人比她的亲人还好,她看到自己的儿子得到这么好的照顾,心情就能好一些,对治疗很有必要,对我们表示感谢。当我们的同志回来时已是深夜……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11月12日,魏凯旋的母亲宋节花突然病危,社区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派三人专程到医院联系最好的医生进行抢救,筹集资金并上报区残联,在区残联大力协助下落实了当地最好的抢救措施,但宋节花因病情太重于11月14日夜间去世。15日是星期日,社区联系区残联、古城街道办事处一起料理魏凯旋母亲的后事,到医院后,社区的人员又亲自为宋节花换上新衣服,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让她享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

 

    光阴如梭,转眼7年过去了,魏凯旋从一个不足1米3的孩子已变成现在接近1米8的大小伙子,从目不识丁变成可以签自己的名字了。虽然血缘组成的家他已经没有了,但社区给了他一个温馨的家。


作者:刘军

责编:田侠

本文关键词: 贾庆林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