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精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精华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语)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展开的,其中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睿智。

一、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精华的“三个切入点”

1、反思历史经验。古人云:“以史为鉴”。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文革”十年内乱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陷入全面困境。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1981 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我国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以及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决议》通过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程度,超过了建国以来任何一个时期的水平,使我们党从若干“左”或右的失误中走了出来;它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加强了党内及党同人民群众的团结,为各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顺应开放潮流。孙中山感叹:“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电子工业和网络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世界的开放度空前扩大:一是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二是国际贸易迅速扩大;三是国际投资迅速增加;四是科研和技术开发国际化;五是国际间的经贸机构在增加;六是金融国际化;七是计算机和通讯相互融合。到了8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二依赖于科学技术;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时机呈现强劲发展势头。面对“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邓小平因势利导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特区的建立从此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共产党人以崭新的“世界眼光”摒弃曾与西方世界势不两立的历史陈见,中国以敞开的胸怀融入世界开放潮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凝结全党智慧。老百姓说:“众心齐,泰山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们党先后召开7次全国代表大会、50次中央全会,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探索和回答,既“没有丢老祖宗”,又“讲了时代新话”。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受益于哲学思维的“三个优先”

1、实践理念优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新时期哲学领域的第一声呐喊。这一口号的提出,为改革开放新探索扫平了道路。(1)实践探索。“改革是一场试验”,“是一个伟大的试验”;“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实践标准。一个政策、一项措施,一个决策,判断它们是不是实事求是,是否正确?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

2、特殊性理念优先。特殊性观点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矛盾观的精髓。什么是中国搞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1)特殊性即具体国情。现代中国的国情,就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特殊性决定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就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走自己的路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相悖,而是结合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新探索。

3、和谐理念优先。古人曰:“和而不同”、“和则两利”;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指出事物的对立,也强调事物的统一,对立统一则体现出大千世界的和谐与美好。(1)矛盾辩证法是建构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论;(2)世界多样性(和谐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和谐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贯穿“三点方法论”

1、解放思想论(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首先,我们要继续从我党历史中长期“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左”的观念。其次,我们要继续从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和一些所谓“传统正确认识”中解放出来,尤其要防止新时期的教条主义。第三,我们继续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中解放出来,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定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四,我们要继续从改革开放中凡是必问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2、生产力论(基本路线)。坚持生产力观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是效果(猫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二是信心(扭论),“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三是过程(摸论),改革开放有风险,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四是勇气(闯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3、人民主体论(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赋予了群众路线新的时代涵义:一是为谁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二是靠谁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发展成果的分配,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种共享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益上。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