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完善政府、市场、公民三方互动的低碳治理模式
治理模式的选择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结果。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政府行为与市场作用是一种互补关系,单纯的政府行为与市场调节都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从国际上来看,利用市场手段实施减排已是大势所趋,各国都积极建设发展相关市场,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国也可以积极研究和试行。例如,可以建立一个节能减排的可供交易的市场,通过交易机制发挥市场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体现排放权的稀缺性和价值,有效确定排放权价格;由政府主导的价格机制,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的价格机制,在能够形成有效市场竞争的领域,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增强市场主体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和压力。
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制定规则和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政府要制定低碳发展的社会目标与政策,引导经济向低碳的方向发展;政府要通过立法与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推进低碳经济运行;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政府应在经济政策、信贷、税收等方面支持和鼓励企业的清洁生产,促进企业引进低碳技术与开发低碳产品;政府要加快职能的转变,努力营造一个良性、公平的市场环境;政府要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培育公众的低碳意识,促使公众养成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
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必须起主导作用,社会中的每个企业、每个公民也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公民要积极转变消费观念、参与低碳决策、践行低碳生活,共同参与到低碳社会的建设当中。
推广绿色GDP,建立科学的绿色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改变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绿色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政府绩效考核的标准取向应该是科学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因此,对干部进行考核时,不仅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更要看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其中,和谐发展、稳定发展、公平发展应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占据重要地位。
设立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建立“低碳评估体系”。应当增加一些诸如单位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硫和含氧化合物的排放量、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率、森林覆盖率等在内的有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约束性指标,并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碳排放指标完成情况与各级政府政绩挂钩,使之成为今后考核地方经济工作的关键指标。
要引入多维绩效评估方法。实现干部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增加社会公众对地方干部绩效考核评价的话语权。绩效评估过程中要实行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通过现代多媒体工具和手段,进行公众测评、网上评议、专家评议。
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把对干部进行考核的结果与干部的使用、评优、奖惩挂钩,实现目标、绩效、奖惩之间的互动,并根据考核结果,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对在绩效考核中没达到要求的干部,要进行问责,以提高政府对各项低碳经济政策的执行力度,发挥好政府的监管职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