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只有“积极推进”一个限定词(2)

城镇化不只有“积极推进”一个限定词(2)

二、现实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罗列自身“政绩”时,无不把“城镇化”当作自己的“丰功伟绩”。许多县城变成了中等城市规模,而中小城市则扩张为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被当作地方政府的“政绩”受到最广泛的追捧。似乎惟城市化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佳表达。城市越来越大,楼宇越来越高,道路越来越宽,无数农村人口变成非农户口,变成城市人口,开始享受“城市人”的“幸福生活”。然而,这看似热闹的虚幻繁荣背后,却有着回避不了的巨大隐患或者说是巨大罪恶。

第一、 城市扩大化使可耕种土地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以笔者所在的这座中等城市为例。本来城市周边的一个县和几个乡镇在近年的扩张中已整体进入“开发区”。郊县原有的18个乡到目前为止有地可种的仅剩8个乡镇,数万亩原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上,建起了一座座工厂,一栋栋楼房。城市像一颗颗恶瘤在不断侵蚀着它周边的片片土地,它们的急剧扩散使耕地资源岌岌可危。我国内陆土地面积约为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土地质量较差。我国国土中干旱、半干旱土地大约占一半,山地、丘陵和高原占66%,平原仅占34%。在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40%[这个数字近年来正因为环境污染和蛮目掠夺而急剧下降],中下等耕地和有限制耕地占60%。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还在不断减少。

第二、大批失地农民的产生。与可耕地一同消失的,还有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他们既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就业者,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近年来他们一方面吃着征地补偿金,一方面许多人在热火朝天的各类工地上打工,勉强维持着基本生活的稳定。但这样的“稳定”是经不起任何风浪的。一旦基本建设放缓或经济进入调整周期,这些失地农民的生活立刻会遭遇冲击,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此类苗头实际已经出现。

第三、 城市化对资源的消耗是呈几何级数暴升的。城市人口要加倍地消耗水资源、电资源、燃料资源、交通资源和各种其它资源。拿吃菜打个比方,农民吃菜,到地头割点回来就行了,但城市人吃菜,必须要消耗交通成本,场地成本,管理成本等等,这些,都是要靠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今年许多城市出现“菜荒”,引起上面对菜篮子工程的怀念就是疯狂城市扩大化对我们的报复。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5%。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目前全国已有70多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由于地面沉降,华北一些地区地下水循环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地下水质恶化。许多城市已将取水深井打到400致800米的深度。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比较普遍,全国浅层地下水约有半数地区遭到一定的污染。一个城市人的日常资源消耗是农村人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此巨大的消耗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吗?

第四、大量的人口集聚给环境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农村居住者由于其分散并紧靠农田的特点,他们的生活垃圾中的绝大部分都能得到良性处理,比如残菜剩饭可以喂猪沤肥,人畜排泄物能全部还田,而城市的生活垃圾根本得不到良性处理,基本被填埋或直接进入下水道,在许多城市又被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造成大江大河的急剧污染。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难题。再者,积聚的高楼和人口是生活安全巨大的威胁,此次上海的高楼火灾已经给我们以警示。

第五、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严重破坏了人的平静心态。情绪多变、焦躁不安成为生活常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越来越少,争斗越来越多,本来在乡间时的淳朴被浓重的商业气息所取代,人的生活状态变得越来越糟糕,人的生活质量被严重兑水稀释。

第六、城市人口的膨胀,导致就业压力急增。许多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铤而走险,社会治安状况日益恶化。近年来,诈骗、传销、打砸抢、制售假冒伪劣都是这种压力下的副产品。

“城市化”灾难实际已经发生,并正在急剧恶化。首先是农副产品价格正在爆涨,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原城市周边的菜篮子工程已被征占殆尽,许多城市已经失去农产品自给自足的能力。第二是城市交通正在面临瘫痪状态,北京堵车已是有力证明。第三是城市管理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底层争斗案件越来越多。由于城市生活的过度扩张,目前已导致全民生活总成本迅速增高,消费冻结,生活压力加大,这些问题反映到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上时,已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威胁,部分地区群体事件开始频繁发生。

三、出路

有人说,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给解决掉。我不怀疑此观点的善意。但我绝不同意因此就必须走大搞城镇化的道路。我多次呼吁,要解决农村和农业问题,国家必须转换发展思路,真正把农村工作与国家整体发展合并起来抓。其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取消城乡差别,全国公民统一户口管理,搞城乡一体化,或者叫农业工业化。农民不再叫农民,而叫农业工人。农业走农场化或公司化集体化的道路。而不是什么农民市民化的道路。国家按照农民人口布局安排工业发展规划,在这一点上,华西村的运作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

我们知道,中国土地紧张,为了将一些土地由分散状态变成连片状态,有必要引导农村人口适当聚集居住,这样,可以有效开发出一定数量的宅基地,变成农田。小田连成大田,可以有效实施机械化作业,解放农村劳动力,这应该是在农村地区推进城镇化的初衷。不过,无论如何推进城镇化,农户单门独户保持院落的传统都不能改变。因为,一户农家的院子里,至少会种上几棵果树,种上几株花草,要养上鸡、鸭、猪等家禽,有人把这叫“庭院经济”,而我把这叫做“庭院文化”。这样的乡村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根本。一个庭院的所有产品可能满足多个家庭生活必须,也使许多人们生活中的废物得到良性利用。可以这么说,只要农村的土地和庭院经济在,那任何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其它危机都无法击倒中华民族。推行“城镇化”建设,如果还让农民能够单门独院,哪怕是“集体农庄”型的,都是可行的。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城镇化”是什么景象?是把农民赶到与城市一样的筒子楼里!不仅彻底征用了农民的耕地,而且也彻底毁灭了农村“庭院经济”或者叫“庭院文化”,这样的“城镇化”其动机可谓居心叵测!

让我们再注视一下华西村,“如今华西村代表着无锡的高度。”无锡市的士司机陈永平笑着说。“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几十年中,华西村上演着农民致富的神话。如今,这里“长”出了中国第八高楼,大楼共72层,楼高328米,“我们要建一个空中华西村!”老村长吴仁宝说。

据悉,大楼由200位华西村最富有的村民每人投资1000万元兴建,“股东”们每人可免费得到一套五星级公寓房,其他房间也将对外出售或作为酒店客房使用。“空中华西村”可供1000多人居住、5000多人就餐,内部“街”、“市”、“港”、“院”交错形成“空中村落”,拥有亚洲最大的空中餐厅、国内第一的电梯装置,以及世界最先进的监控系统,村民入住后“衣服送到洗衣房,吃饭直接到宴会厅,享受五星级的酒店服务”。请“城镇化”爱好者们说说,华西村究竟是“城”还是“镇”?安徽最近在搞“美好乡村”建设,我认为,这是一条与华西村类似的路子,应该大力坚持并全国推广。以满足土地财政为目的,剥夺农民土地,把农民赶进高楼的所谓“城镇化”,应该立即停止!假如专家们所说的“城镇化”就是这么个货色,那这绝不是什么红利,而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