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城镇化须解决“双轨制”问题(2)

林毅夫:城镇化须解决“双轨制”问题(2)

城镇化良性循环,必须通盘解决“双轨制”问题

记者:您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面对的突出矛盾是什么?

林毅夫:双轨制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就从原来的重工业优先发展变成了双轨制的发展,好处就是一轨维持稳定、一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使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既维持稳定,又快速发展。但由此产生了很多我在《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中讨论的后遗症。

比如,我们的户籍制度保证了人口的流动比较有序,但负面效果就是公共服务不均等,如城乡二元结构里的不均等、城市里面的居民和农民工的不均等。目前城镇化的比例51%,但是城市户籍人口只有35%,进城务工人员有近2亿人不能平等享受城镇的公共服务。并且,双轨制下的城镇化,既抑制了消费,又影响未来发展的潜力——因为如果农民工子女不能接受到好的教育,人力资本形成相对较少,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再比如,好的城镇化要支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劳动力比较密集的、符合我们比较优势的是农户、或是中小型的制造业或服务业。但现实情况是,他们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融资,发展受到抑制。为什么?从双轨制遗留下来的体制使得大型企业更容易从银行、股市获得资金,更容易拿到补贴,更容易批来廉价的土地,所以产生了资金投入过度密集、重复建设严重、企业占地过大等问题,但由大型企业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而且,收入分配也不合理。这样导致储蓄、投资比重偏高,消费比重偏低。所以,要让我们的经济能够健康快速发展,就需要按十八大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解决双轨制这种渐进性改革中所遗留下来的问题,过渡到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只有消除各种要素市场价格的扭曲,才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金融结构的改革,应多发展地区性的中小银行,给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资源税费也应该调到合理的水平。

记者:也就是说,解决了“双轨制”问题,城镇化发展就能更好地发挥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的作用。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