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聚焦:收入分配改革怎么改?

观点聚焦:收入分配改革怎么改?

彭真怀:收入分配改革也需要制度设计

收入分配改革问题本身也需要制度设计。目前讨论财税改革、科技改革、金融改革和国企改革,都不能单兵突进,碎片化改革意味着牵一发动全身,又开始了错误的循环。为什么发达国家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因为占人口65%以上的农民没有产权,市场经济的第一个前提是产权清晰。农民没有产权是收入分配中最大的问题,当我们讨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时候,农民不在视野里。这样的问题不深入思考,整个收入分配就无法讨论。农村为什么要维稳,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当时人口分配土地,先说15年不变,后来又说30年不变,十七届三中全会又说长久不变。表面上看政策是稳定的,但是1980以后所有在农村出生的人都没有土地,在城市里也没有稳定的工作。他们就是传统社会的“流民”,改朝换代都是从这些“流民”开始的。

农业为什么困难,难就难在还是孤立、分散、一家一户的耕作,还是靠天吃饭,涝灾一条线旱灾一个面,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耻辱。没有科技投入,整个农业科技与三十年前相比,人走了,线断了,网破了。也没有资本的注入,因为在工商资本反哺农业方面没有制度安排。一个生态有机农业系统,必须从水、土、气三个元素衡量,但没有江河不污染的,没有土地不板结的,这跟土地所有权有关系。土地不是农民的,所以就不能培养农民对土地的忠诚,所以他们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甚至不修水利设施。我国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农业产量,各国都禁止转基因食品,但为了提高产量,我们不计后果,这里牵扯到很深层层次的问题。

刚才陈剑说研究土地制度问题,我非常赞成。这件事再不改,就会把农民整体推向对立面。党领导农民革命的时候,实际上就告诉农民跟党走,就把土地分给你。井冈山土地法、苏区土地法、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党实行的都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耕者有其田,实际上就是土地私有制。这个问题掰开以后,土地制度改革就不是洪水猛兽。农民为什么贫穷,穷就穷在土地不是他们的,这个树根不动,树梢再摇晃也没用,因为他们没有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一家一户的农业,怎么能承受未来中国经济社会之重?现在,800个产粮大县都是财政穷县,中央要粮食安全、地方要可用财力与农民要增加收入是有矛盾的。全国18亿亩耕地2.5亿农户家庭,平均起来是每户7亩地,有14个省每户不到2亩地,660个县每户不到7分地。用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衡量农民的收入,扣除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因素,每户农民可以用粮食置换的货币收入是185.2元。按照全国每家每户7亩地乘以7,同时又按照春秋两季都可以收获乘以2,每户农民一年的收入不到2600块钱,这就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要外出打工,因为种粮食没有任何出路,所以种田的都是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大量的农田被抛荒。

中央现在看得很清楚,这个国家未来的方向就是新型城镇化。我最近写了一个材料,反对287个地级以上城市集中优势资源继续畸形膨胀,当然三沙市属于特殊情况。这些城市还在搞开发区,还在搞过剩产能的重化工业,还在搞没有科技内涵的所谓新兴战略性产业。我看三年之内就会成为投资灾难。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我国就占了16个。全国有2/3的的地级以上城市,被垃圾包围着。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郡县制,天下安”。全国地域91%在县域,全国人口73%在县域,这个国家的治国理念当然应该向县域倾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当天,我在央视“新闻1+1”解读说,所谓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就是要支持全国2800多个县城发展为3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再支持每个县域3-5个重点镇发展到15万人左右。稳妥就是要限制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扩张,从三分管七分建,到七分管三分建,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陈剑:收入分配改革不能搞单兵突进

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到一系列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治体制的完善,几乎涵盖了整个改革的内容。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所以单兵突击,单独拎出来肯定是不行的。但有几点应当突出强调:

一是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贫富差距有巨大意义,我们经常讲社会保障、社会主义的最基本要素,恰恰这个方面我们是最欠缺的,胡温十年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上有进步,但是深度方面差距还很大。第二个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样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对穷人和富人差距太大,对一些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人(我们自己说还有1.5亿人,按照相对贫困,接近3亿人),给他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可以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这种边际效应大不一样,穷人和富人有巨大区别。如果在这方面有一些进步,可以极大缓解贫富差距给社会带来的裂痕,并降低基尼系数。

二是土地制度改革,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模式”的一大特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财政,但是到了今天,需要明晰土地产权,把土地真正还给老百姓,土地真正的主人是农民,茅于轼写了一篇文章讲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六大优点我觉得非常好,如果明晰土地的产权是农民,在这方面有突破,也可以极大缓解中国的贫富差距。中国农民是当代最大的弱势群体,这个局面的形成,与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诸多权利不平等有关。

三是降低或减少领导人的特权待遇,高级领导享受一定特权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退出岗位以后仍然享受巨大特权,所消耗的纳税人费用是惊人的,也应当给公众一个交待。

四是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也是整个制度建设的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产权的问题。以大白菜的价格买下整个矿山,矿山产权是全国人民的,但制度的不完善让人钻了很大的空子,很快致富,这些都是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的问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