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未来世界石油政治格局展现出新特征
石油市场格局的背后是经济与政治利益的博弈。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失衡,使得资源的争夺非常激烈。从当前的国际石油市场以及政治环境来看,石油地缘政治依然是影响石油市场运行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个因素因政治的复杂性而越来越难以确定。全球油气资源分布在空间区域呈现极不平衡性和动态性,世界油气中心同时也构成地缘政治的中心区域,而每一次新的能源区域的出现,紧随的就是围绕着该区域的地缘政治角逐,资源与地缘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合二为一,在激烈的争夺中,伴随着世界地缘政治力量的转移和重组,从而形成一幅幅新的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图景。近期,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区性石油利益冲突尖锐化,使得石油地缘政治的影响将继续加深,近年来国际油价的不断飚升及高价位运行催生了新的地缘政治棋手,未来的石油地缘政治将是多方面的。
首先,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形成了“一超多极”的基本格局,这“一超”指的就是美国。种种原因使得美国控制全球石油的妄想无法实现,取而代之的是呈现多极化发展的石油地缘政治。今后的国际石油市场将受到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影响,主要有OPEC组织、美、日及欧盟等国,俄罗斯及其他一些非OPEC成员国也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非OPEC产油国在石油格局中地位上升。近年来油价高位运行,催生了新的地缘政治推手,特别是俄罗斯正在使用自己的石油政治资本施展外交手段、建立盟友关系,以“博弈全球、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为总体思路,全力拓展石油外交,逐步确立其石油大国的地位,实现欧亚权力平衡上的转变。“石油卢布”对“石油美元”发起的挑战更是意味深长。众所周知,美元和美国的霸权地位在相当程度上正是建立在控制世界能源的基础之上,卢布控制“新0PEC”的设想如果变成现实,必将重置世界政治经济舞台。另外,近几年,发展中大国的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比如我国南堡油田的发现,对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巴西发现大型深海油田等等。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石油项目的合作也陆续开展,比如我国与伊朗签署的价值20亿美元的开发亚达瓦兰油田合同等等。发展中国家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成长,诸多利好因素提高了发展中大国在石油政治中的地位,起到一定的制衡石油市场作用。非洲(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是欧佩克成员国除外)石油蕴藏丰富,由于新勘探技术的运用和新油田的陆续发现,非洲石油储量还在不断增加。非洲石油不仅油质好、成本低、易运输,而且远离动乱中心,相对安全,因此,西方各大石油公司视非洲为“尚待开发的处女地”,竞相投入巨资进行勘探开发。总之,未来世界石油市场各种利益矛盾的交织将使市场的角逐更为激烈而残酷。在多极力量、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石油供应板块地缘政治格局正在继续演进。欧美国家为获取发展本国经济所需的世界石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俄罗斯为通过石油霸主地位的确立发展本国经济重塑大国形象的争夺、0PEC国家为确保其丰厚的石油收入所进行的维护其油价政策和市场份额的争夺等等,都是激化世界石油市场矛盾、促进不同利益集团进行重新组合的主线。
其次,中东地区仍将是地缘政治争夺的核心地带。中东地区地处重要的地缘和能源战略要地,一直是世界主要力量博弈的重点地区。2010年年底,源起于突尼斯的政治、社会动荡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对中东地区的地缘战略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原有的地缘战略格局被改变,新的地缘战略格局还未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地缘政治力量展开激烈竞争。以便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未来,中东地区仍将是世界各大国争夺的焦点,在国际地缘政治中仍将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地区、俄罗斯、中亚、非洲、美洲等国家及地区。目前的形势是,美国控制了北美及中南美洲的石油资源,俄罗斯本土资源又受到本国的强力保护,西方大国无法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这样使得中东、非洲和中亚等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石油资源成为各国地缘政治争夺的主要区域。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占到世界总量的60%左右,其石油储采比达到80以上,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该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田群,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如伊朗、卡塔尔、沙特等也位于中东地区,世界石油贸易中有40%的石油出口来自于中东地区,导致这一地区成为地缘政治争夺的核心地带。中东地区本身就存在复杂的政治、宗教、民族等矛盾,世界主要力量和本地区国家在该地区的博弈使这一地区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但万变之中有不变,其中之一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
第三,深海及极地地区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目前,海洋石油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发的主要增长点,而深水油气更成为海上油气的主要增长点和科技创新的前沿。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覆盖地球3/4的面积,是人类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与能源基础之一。走向深水是当前海洋石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深海油气开发极有广阔的前景。南极地区探明具有潜在开发价值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高达7个,据科学家估计,在罗斯海、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蕴藏着150亿桶的石油和3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据保守的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 000亿~2 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80万亿立方米之间。可以看出,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油气资源趋于枯竭的时候,北极将成为人类最后的一个能源基地。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以海域与极地地区油气资源为对象的争夺可能成为石油地缘政治的又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些年国际市场油价始终高位运行,许多国家为了确保本国的后续资源充足,开始对陆地深部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由于开发成本以及陆地石油资源的有限,一些国家开始在深海甚至极地展开勘探工作,由此引发了世界大国之间在海洋与极地地区的利益争夺。
第四,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将缓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石油需求不断攀升和常规石油资源过度开采和消耗等问题引起世界的关注。随着世界经济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常规石油资源已不能满足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其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技术日趋进步等特点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新宠。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煤层气(瓦斯)、油砂矿、油页岩、可燃冰、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据估计,全球煤层气资源量可能超过260万亿立方米,油页岩折算成页岩油的数量可达4000多亿吨,从全球油页岩的发现情况和勘探程度来看,这还是一个很保守的数据。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的研究,世界上油砂油的可采资源量为1035.1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可采资源总量的31.96%,仅次于可采资源量为1514亿吨的常规石油。据相关数据统计,世界重油的地址储量约为1万亿吨多,是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总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也非常巨大,据推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量为6000多万亿立方米。非常规油气资源已经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业化前景广阔。但前提问题是对非常规油气进行开发的技术不够成熟,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经济开采,一旦开采技术发展成熟,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利用将进一步加深,结果将使对油气资源的争夺区域扩大,缓解石油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
四、石油问题“去政治化”路途依然遥远
石油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当今全球化时代,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给产油国和需求国带来的巨大利益都显现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些西方学者往往把美国在中东的石油之战的原因归结为石油本身的稀缺性:“当石油短缺时,就爆发战争,寻求石油就成了战争的目的。”但并不是所有需要从海外寻求石油的国家都会或必须通过武力才能获得石油,对于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来说,则以和平的方式获取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只有那些追求地区乃至全球霸权的国家才多诉诸武力来确保对石油等战略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按理说,以市场为基础的能源合同是持久的,并且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战争和出于政治动机的行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都有充分利用石油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权利,石油问题政治化无疑是对这种权利的否定。它一方面限制了某些产油国根据本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石油出口战略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使某些新兴国家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石油消费增长备受指责,导致一些国家在正常石油交易中承受不应有的政治和道义压力,并经常在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全球化进程中,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双方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大,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脱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而独善其身。在全球化条件下,石油安全并非一国或少数国家的安全问题,也不仅仅是石油输出国或石油消费国的问题,而是许多国家的共同安全问题,它只能建立在各国石油相对安全的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少数国家石油绝对安全的霸权体系中。因此,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因石油问题而引起的分歧和矛盾,而不应将石油问题政治化,更不应动辄诉诸武力。石油问题政治化,无助于世界能源安全,只会增加威胁全球能源的不安全因素。西方国家为解决石油问题,提出了“安全地依赖”的概念——即不要因为依赖而使自己变得脆弱,应做到既依赖、命运又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全依赖”。由于中国近年来“石油危机” 阴影日趋逼近,在压力之下有人提出“石油政治化是唯一能最快解决石油危机的办法”,其实对于综合国力正在全面崛起的中国来说,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极为复杂,问题和矛盾更为突出,要实现“安全地依赖”还有更漫长、更曲折的路要走,更应理性的分析石油政治化所带来的利与弊,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的路。
英国首相布朗说:“全球石油问题如果没有全面性的国际策略,将无法轻易解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决定这个时代的祸福。”政治智慧、技术能力、战略眼光与决策,对大国的石油安全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尽管自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将石油和政治分开。然而,人们却依然越来越热衷于把石油当作武器,这与石油“去政治化”的努力背道而驰。因此,石油问题“去政治化”的愿景无疑是好的。然而,大的石油消费国之间、消费国和资源国之间、资源国与资源国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引发政治、军事、外交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加,直接对世界或区域石油市场构成重要影响。诸多迹象表明,石油问题在现今社会根本没有办法与政治脱钩,石油安全早已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国家安全的代名词。石油的供给保障对经济特别重要,经济安全又是国家安全最基础、最重要的,没有经济的安全就没有军事、社会等的安全,从这个角度讲,石油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其他因素所不可替代的。其实,“去政治化”不是不讲政治,相反要求有关各方真正达成政治上的一致性。然而事实证明,要将石油和政治分开来似乎很难,石油产销“去政治化”依然遥不可及。因此,当代世界的石油“去政治化”过程将在历史转变中产生新的政治现象:通过将新的、政治性的安排置于“去政治化的”表象之中,新的石油地缘政治就被“自然化”了,进而演化为“去政治化的政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