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效力究竟有多久?

网络问政,效力究竟有多久?

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综述,就去年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热点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归纳和评论。该文认为,“一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公众关切的后续调查成为‘半拉子工程’,事件调查结果难觅踪影”。

其实,这就是所谓“网络问政”的最大问题所在。“网络问政”,“问”起来真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看似蔚为大潮,势不可挡。但是,实际上,当事者只要能够避过潮头,躲过浪头,不伤到“头”,一切就都好办。毕竟,至今为止,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一级的相应制度以及相关规定中,都没有“网络问政”的合法位置,也都没有把“网络问政”合法化的规制性基础。由“网络问政”形成的网络风潮中,相关方面是否愿意乘风而动、顺势而为,送万千网民一个“面子”,这完全是随机性很大的一件事。

在网络风潮中,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热点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采取“就不睬你”的态度,或者屈尊“睬”了你一下,但是,随后就无下文、无结论、无踪影,以至实在烦不起的时候,干脆来一个“就不改”、“就这样”的姿态,对此,网民似乎也没什么脾气,更没什么应对之道。这实际上就是缺乏制度性支持的“网络问政”的必然结果之一。当然,在“就不睬你”、“就不改”面前,广大网民可做的,恐怕也只能去想象为什么有关方面不在网络风潮前做个“顺水人情”而宁愿忤逆民众的真正原因。

危险在于,在许多情况下,这里所谓“想象”,并非是闲情逸致般的思想愉悦过程,而是在相同或相近事件的接续出现中,不断快速累积社会戾气的过程。这种戾气,反过来又毒化着想象者的想象环境,让想象者在愈发高涨的网络风潮中屡遭挫折,并由“就不睬你”和“就不改”形成应对性的心理和思维定势。这样的能量,会在其可能遇到的任何“出口”中加倍的喷发释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就不睬你”和“就不改”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整个过程。这也是近些年所谓“无利益相关群体性事件”屡发且越来越频发的原因所在。

除了中国青年报在这篇综述中所提到的热点事件之外,去年轰动全国、但同样被重拿轻放或拿都不拿“就不睬你”的热点事件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屡被媒体提及的,就有广州方大国及其家人殴打空乘人员事件,福建“表叔厅长”李德金跨省毁报事件,等等。这等事件的存在,真正让公众认识到了所谓“网络问政”的脆弱性,以及网络风潮对现实冲击程度的有限性。当然,也正是这等事件的存在,让公众认识到了那些起到了某些作用的“网络问政”以及造成了一定冲击波的网络风潮的可贵性。

今天的最新消息表明,又一个被撤职的官员——在三鹿牛奶的三聚氰胺丑闻中下台的原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冀纯堂在2011年就已复出。这个复出,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公众“网络问政”的效果究竟有多大,效力究竟有多久。

在上述这种情况下,“网络问政”的有效性,往往被其无效性所激荡,会越发膨胀起怨气,从而形成更大的压力。对此,“网络问政”有效性的“出口”,固然可以释放一部分压力,但是,如果这种“出口”不够多,形势就危险。此时,“就不睬你”、“就不改”就有可能成为社会骚乱的导火索。

所以,认真回应“网络问政”,不是小事哦。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