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疑云: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

历史疑云: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其军事才能在太史公如椽巨笔的描述下,早已为世人熟知。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军事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军事家。他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而他指挥的陈仓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自出山起,“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见《史记》),天下莫敢与之争锋,其卓著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

然而,韩信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政治斗争上几乎等同于白痴。

韩信早早丧了双亲,家道贫寒,因生计无着,常食不果腹。曾“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就是去蹭饭,甚至蹭到一位以洗衣服为生的老妇人漂母那里。结果亭长家讨厌他,每次都故意提前吃饭时间,让韩信扑个空。漂母起初一直给他饭吃,最终也忍不住批评他无所作为。

他还时常遭到同乡地痞流氓的欺辱。韩信之所以总被流氓欺负,虽与他孤苦无依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太特立独行了。韩信从小熟读兵书,学成后总觉得自己是大将之才,常常挎着把剑四处招摇。这种特立独行的装扮难免会让那群流氓产生好奇,不免想试试他是否与他的那副很酷的装扮相符。韩信兵书读得多,体力难免不及乡民,更流行的说法是,韩信不屑于与宵小之辈争斗而误了大志,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韩信钻了一个流氓的裤裆,后人称之为“胯下之辱”。 项羽与刘邦纷纷揭竿而起反秦后,韩信先是投奔了项羽,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军事天才,只让他当了一个小小的粮库站长。韩信当然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至于干这个,于是又跑去了刘邦那里。结果,刘邦也没有看上他。倒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发现此人是个天才,多次向刘邦举荐,刘邦勉强给了他个小官做。

楚汉战争前期,刘邦总是失败,汉军中的许多人不看好他,都逃跑了。韩信也逃跑了,却被萧何追了回来。“萧何月下追韩信”讲的就是这段。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任韩信为将,韩信正式登上了楚汉战争的舞台。

韩信被起用后,其展现的军事才华令人瞠目结舌。刘邦对韩信生出相见恨晚之意,对他言听计用。因此,韩信对刘邦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在刘邦为其提供的宏大舞台上运筹帷幄,自由驰骋,恣意挥洒其军事才情。  在刘邦与项羽两军对垒的严峻关头,韩信握有可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的实力。所以,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韩信不为所动,他在拒绝武涉时,说出了肺腑之言:“想当年,我投奔项王帐下时,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守卫)。项王对我言不听,计不用,因此我才弃楚而投奔汉王刘邦。汉王对我十分器重,授我上将军印,交给我数万兵将,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我,把自己的食物给我吃,对我言听计用,我才有如今的成就。他对我如此信任,如果我背叛他会招来报应的。所以,你也别劝了,就算我死了也不会背叛汉王!”

当时齐国有一个著名的辩士蒯通,也来游说韩信。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分析利害关系,两次奉劝韩信反叛,并向他指出继续听命于刘邦的危险性,“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意思是说韩信有些心动,但仍然不忍心背叛刘邦,又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刘邦不可能对他怎么样,所以最终还是拒绝了蒯通的劝说。

韩信被刘邦重用四年后,也就是前202年末,韩信率各路汉军约四十万大军,在垓下(安徽灵壁东南)将项羽的十万兵马团团包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灭。项羽仅带二十八人冲出重围,逃至乌江,又被韩信的部队追击,项羽吟颂了著名的《垓下歌》后,挥剑自刎,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结束。

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所作的贡献是决定性的,司马光就认为:“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韩信之功也。”然而,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的不幸也来临了。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还至定陶,只带了几个随从,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冲进他的军营,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缴。韩信一下就成了光杆司令。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对帮助他得到天下的功臣,猜忌心很重,韩信功高至伟,尤其被猜忌。

被夺印后的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把韩信封为楚王,理由是,那里是你的家乡,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兵。此时,韩信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听从刘邦的摆布。

谋反之谜

韩信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急急召见群臣,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

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史记》中没有说,只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当时韩信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假如是刘邦想收拾韩信,直接动手即可,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所以,可以断定,这个告密者是存在的,而且摸透了刘邦的心理。韩信与刘邦并非心心相印,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被项羽围困固陵,急切希望韩信来解救。但韩信却趁火打劫,向刘邦讨要自己刚攻占下来的齐地,而且要封他为齐王。起初刘邦不肯,但因为保命要紧,再加上手下人的劝说,最终咬着牙让韩信做了齐王,但是心里一定记着这个仇。所以,即使韩信没有造反之意,由于偏见,刘邦也会相信韩信要造反。大臣们都认为告密属实,所以异口同声地骂道:“亟发兵,坑竖子耳!”翻译过来就是:“赶快派兵攻打,活埋了那个王八蛋!”但是考虑到韩信是个打仗的天才,刘邦的臣子中没有与之对抗的人物,于是刘邦最终采取了陈平的调虎离山之计:刘邦假装巡视云梦(今湖北江陵一带),把韩信诓去,然后只用一个壮士就能生擒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