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根本动力

改革创新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在这份高度凝炼、惜字如金的纲领性文献中,两次提到了食品安全工作。一是在分析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时,明确指出食品安全问题较多;二是在部署社会建设任务时,突出强调要改革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这充分表明了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食品安全工作承载着改革创新的重大责任,同时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重大机遇。在新时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推出改革创新举措,务求改革创新实效。

第一,创新社会管理思维,切实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食品安全不仅是社会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而且是焦点问题,人人关心。日前《小康》杂志社会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关注度跃居首位。保证食品安全是最典型的社会管理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食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来对待。同时,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是人最基本的权益,是健康的基本要素,是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立场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谋划,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来安排,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部署。

第二,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由分段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监管空白、推责争利、推诿扯皮”,现行分段监管的弊端早已为全社会所诟病。应该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要求,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深圳、佛山、陕西渭南等成功经验,强力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监管资源,归并监管职能,缩短监管链条,建立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综合执法、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进试点改革,在体制创新上大胆探索。吉林中新食品园区要先行先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力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统一、协调、精简、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组建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与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保持同步,避免各监管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第三、创新食品安全工作理念,从事后应急反应向源头风险防控转变。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行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隐患。要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和工作体系,抓紧成立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心,提高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彻底改变“出现问题堵漏洞、针对漏洞抓监管”的落后工作模式,实现监管关口前移。要加强舆情监控和信息监测,尤其是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善于捕捉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及时跟踪研判,及时调查核实,及时加以处置,切实做到“敏锐发现问题,准确判断问题,迅速解决问题”。要着眼长远,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特别是对地沟油、瘦肉精、病死畜禽屠宰等普遍存在、反复发作的“顽疾”,要深入研究治本之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抓紧制定出台《食用油及餐厨废弃油脂监督管理办法》,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科技”五种手段,多管齐下,专管专营,严格监管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置行为,推进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避免“地沟油”回流餐桌,切断“地沟油”违法犯罪链条。

第四,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由传统型监管向信息化监管转变。食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监管难,同时监管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落后,技术装备较差,难以实现食品安全全方位、全覆盖、零距离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构建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现阶段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由之路,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国家已经确定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并大力支持地方率先建设开通信息系统。我省先行一步,已经开展并正在完善全省统一、实时互通、共用共享的省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着力整合散落在各地、各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资源,努力改变当前存在的信息资源分割、数据采集分散、信息使用封闭、信息效能不高的突出问题。目前,省食品安全办正建设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对食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初步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第五,创新食品安全工作载体,从“短工零活”向系统工程转变。食品安全工作已经进入需要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采取治本措施实行综合治理、统筹协调构建长效机制的阶段,以往“堵漏”、“救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措施已经远远不适应工作需要。省食品安全办成立后,立足长远发展,实行高端运作,积极谋划将食品安全长效工作措施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性、基础性建设项目。2012年省政府将食品安全监督保障体系建设列为民生实事之一,投资近亿元,设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室)和举报中心(站),实现了乡镇以上本地检测和监督举报全覆盖。2013年,省政府将继续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民生实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完善体系,夯实基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第六,创新食品安全管理思维,从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长期以来,我国流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监督思维,对食品安全管理一直是以政府为主,出了食品安全事件,板子往往首先打在政府及其监管人员身上。事实上,对社会实行有效管理应由三种力量共同发挥作用。一是来自于政府的公共权力;二是来自于行业组织的社会权力;三是来自于广大群众的公民权利。所以说,食品安全不完全是政府监管出来的,而是全社会共同治理出来的。在政府尽职尽责抓好监管的同时,行业协会也要发挥制约、自律作用,最重要的是发挥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消费者的社会监督的作用,打好食品安全监督的“人民战争”。为此,要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认知水平和应对风险能力,各级食品安全办要建立举报中心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出台举报奖励办法,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要突出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采取加大失信信息披露力度、“黑名单”制度、“一次死亡法”等措施,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让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敢以身试法。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