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渐进式改革之路剩下的“硬骨头”(3)

解决渐进式改革之路剩下的“硬骨头”(3)

记者:在《人本体制论》一书中,您曾提出了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制度“五环式”改革的思想。各项改革的战略要点是什么?何时进行实施?

常修泽:这里讲的“五环式改革”,不是北京环路式的“五环式”,而是奥运标志的那种“五环式”。“五环式改革”包括五个方面,20个字:“经济转型,政治变革,社会共生,文明交融,天人合一。”《人民日报》发表时,只改了一个字,把“政治变革”,改为“政治改革”。

记者:如能落实上述20个字,改革和转型的领域就会更加宽阔。回到操作层面,战略如何实施?

常修泽:怎么操作?应强调改革的“实质性”。

关于经济改革:这是“五环式改革”的基础。当前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垄断性行业改革;二是要素价格(如煤电等价格)改革;三是财税和金融改革。建议可以从垄断性行业的“破垄”切入。

记者:垄断性行业改革怎么推进?

常修泽:四化:经营环境商业化;市场竞争平等化;产权关系多元化;市场监管科学化。关键是产权关系多元化。倘若垄断性行业改革能够突破,经济体制改革有望出现势如破竹之势,而这恰恰是利益博弈的焦点。

关于社会改革:提一个“社会共生”概念。寻求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中低阶层)共生、共存、共富之路。当前中国社会领域最突出的矛盾是包容不够。今年,我在上海发表了《包容性体制创新论》,引起媒体关注,台湾报纸和香港有关通讯社作了报道。那篇文章讲了三个“大屋顶”。就改革而说,有个“海纳百川”的问题。现在,中国社会已经分化,虽然尚未完全定型,但三个阶层的雏形已经出现。这就是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我这里提出来供大家思考的是,在目前的体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协调上述三个群体的利益?因此,怎么兼顾这三方面的群体利益?现在情况非常复杂,这三个方面都得罩住才行。

记者:“社会共生论”很深,如何“共生”?

常修泽:我有三句话:第一,穷人不能再穷;第二,富人不能出走;第三,中产必须扩大。要把这三个方面都能照应到,就需要有包容性。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关于政治变革: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而且越来越成为关键。当前可以从官员个人和家庭收入及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切入。

记者:我看了您在1月3日、4日香港凤凰卫视谈的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应从高层做起的建议,引起热议。

常修泽:热议是好事,可以讨论。如能取得突破,将有利于把反腐败纳入制度轨道。至于其他问题,可以从共识比较多、阻力比较小的问题入手解决。

关于文化融合:文化改革涉及“文明融合”问题。“文明交融”,重点是促进中华文明(东方文明)的精华与西方文明的精华之融合。建议下一步要紧紧围绕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推进“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两种文明的融合,避免两个文明的冲突和碰撞,然后拓展到国际。

关于天人合一: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涉及环境人权、环境政治、环境稳定以及生态文明问题,故单独提出,与前四项平行。我出了一部《广义产权论》,包括天、地、人产权。建议从建立资源(“地”)环境(“天”)产权制度入手。要认识到,环境产权实质是环境人权。

按以上切入点推进“五环式改革”,必定会遇到一些障碍,其中,既得利益格局的障碍可能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很需要“知难而进”的雄才大略。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