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从抓总量和系统性风险入手(3)

中国经济:从抓总量和系统性风险入手(3)

今后怎么办?

下一步,要看中国房地产投资下降后,其他投资能不能替代,否则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很麻烦。

目前靠政府投资财力已有限,能不能真心实意去鼓励、而不是被动响应落实“新非公36条”?能不能变卖一些国有股份,扩大民间资金的“投资乘数”?中国不缺资金,只要放开管制,理顺政策,会涌现大量民间投资替代房地产投资,补上中小城镇建设中的财政投资缺口。

不少人对中国经济很悲观,富人移民的不少,部分消极情绪也体现在股市走势上。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增速合理下降,主要是因为一些人看不清这些系统性风险,弄不懂政府准备怎么去解决,因此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其实,相当多的人既认同中国增长的巨大潜力(但仅是潜力),但又因看不清前途而缺乏信心,这是当前中国经济深层次的大问题。要抓住化解系统性风险这一牛鼻子,政府就需要对经济发展中已积累的很多麻烦必须做出系统的、正面的回答。

只有把当前困难的“底数”向市场坦然承认,同时把一系列需要调整的政策说清楚,包括如何解决投资替代问题,如何提高消费,并在逐步解决好房市泡沫问题的同时,使逐步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预期明朗化,才能让海内外投资者真正确立理性预期,相信中国在今后十年仍拥有经济高增长的潜力。否则,只能以危机形式来强制实现经济调整,后果难以预测。

因此,寻找今后5年-10年中国经济的重大问题,不妨从以上两大问题切入,顺藤摸瓜,纲举目张,从而理清经济改革“顶层设计”路线图。

应抓紧制定国家关于促进居民消费的发展规划,统筹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内部,应尽快制定一个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预案,重点围绕用一定的时间消除房市泡沫、使经济平稳增长这一主题,提出组合性的政策储备,择机逐步出台,在平稳增长中真正做到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

其他单项的重大经济问题,可以从配合的角度,分别搞单项改革方案。例如,关于金融改革、鼓励创新、资源价格改革、扩大世界市场等。特别是最后一项,在今后5年-10年全球需求减少为大概率事件的情况下,如何消化中国已经形成的巨大产能和保持今后中国平稳增长中又新增的一块产能,至关重要。

新需求在哪里?必须开拓新的世界市场。除拉美、东盟十国,非洲市场不可忽视。16亿非洲人的手机、冰箱、洗衣机、汽车、食品需求还会大大发展。“中非论坛”承诺未来三年我们给200亿美元贷款,我认为远远不够。

作为战略考虑,应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和现有3万多亿美元储备的历史机遇与资源,在内部形成一个有长远意图的对外投资、贷款与援助的国家综合性指导意见。我们应做出精细的安排,扩大人民币和美元的“双币”对外投资、贷款与援助,让资金出去,让对方国进口中国产品、消化中国的产能,稳住中国的增长。同时支持对方国形成一定的投资能力、打造有竞争力的商品,进而扩大针对对方国的进口、特别是资源的进口,以平衡国际贸易。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