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财富分配格局应更多地倾向劳动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
郑功成:我完全赞成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事实上它还不仅仅攸关经济发展,而且攸关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扩大内需的难点还是在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要解决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有收入才有消费的能力,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把消费欲望转化为实际消费。所以,扩大内需的重点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人们能有更多的收入,把国民财富分配的格局更多地倾向劳动者,倾向城乡居民。这应该是一项很紧迫的任务,当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我们已经获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城乡居民都不同程度地从社会保障制度中获得实惠,但还不能真正给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因为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碎片化、不公平、水平低、运行机制有缺陷等还影响到这一制度发挥它的全部正向功能。因此,前几年我一直在呼吁加快健全社保体系的步伐和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现在我认为,优化制度安排,可能显得更加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哪些数字比较吸引您的注意?
郑功成:我不仅关注GDP,也同样在关注CPI和PM2.5,还关注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以及劳动报酬的占比、最低工资,以及各项社会保障的水平。所有这些,其实都和民生紧密相关,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成本。今年虽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的有利因素。比如,基础设施已经大为改善,我们还有较高的储蓄率,资本是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是充足的,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制造业已经积累了较大的产能,尤其是民生改善的本身也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所以,应该说7.5%的GDP增长目标我认为是应该能够实现的。当然,在保证这一增长目标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应该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要更多地注重增长的质量与发展的质量。
收入分配改革目标路径已清晰,还需拿出有力措施
郑功成分析认为,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是30多年改革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当然其中要包括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倾斜式的政策取向,同时,也和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保障水平很低、没有对贫富差距进行有力的调节有关系。正因为存在着分配失衡、分配不公、分配失范的现象,所以导致了社会矛盾产生,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对抗加剧,并且波及到社会生态,所以,贫富差距在我们国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我主张要通过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来缩小贫富差距。
郑功成说,收入分配改革由于它实质上关系到对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在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并且产生了强势的路径依赖的背景下,要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其实是异常艰巨的,它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药奏效。于是要在明确目标、路径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稳妥推进。
郑功成认为,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务院2月5号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看出,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拿出有力的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不同群体的差距,规范已经失范的分配体系。如果说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公正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是适度的,社会当然一定是安定祥和的,国家的发展也一定是健康的。这应该是我们新一代的领导集体带领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