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很多热爱花草的老人在园林专家邬志星的带领下,成立了 “花迷俱乐部”,他们时不时围绕阳台绿化开展沙龙活动,探讨 “天天添绿”的诀窍。一些花迷俱乐部的成员告诉记者: “虽然我们分享的只是常见的绿色植物,但只要布置得当,也能打扮出漂亮的绿色空间;积少成多,也是为上海的城市绿化作贡献。”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对立体绿化的技术、政策支持也很有必要。为推动立体绿化建设,本市已经成立了立体绿化专业委员会,鼓励有条件植绿的屋顶尽快披上 “绿装”。但专家告诉记者,披上 “绿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必要时还需要对屋顶进行加固处理;建成后,也少不了专业的养护人员。所以,最理想的立体绿化设计是在建设之初就提前考虑,在建筑结构、排水系统等方面做好准备,为建设完成后的“添绿”打好基础。
当然,比起普通建筑, “添绿”肯定需要更高的成本。因此,也需要将立体绿化纳入建筑节能范围,进行专项扶持。目前,本市已经对那些实施永久性屋顶绿化、具有一定规模以及示范效应的建筑物,按照屋顶绿化建设成本的20%至30%进行补贴。但业内人士表示,补贴政策还可以更加完善,并且在全市树立起 “见缝插绿”的典型案例,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在空中建绿,也让地处繁华都市的人们可以通过空中花园,获得更多的绿色享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