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天,中国两会释放出清晰的改革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团审议时强调:改革“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种种迹象,彰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决意披荆斩棘、深化改革的信念。出席会议的代表委员们认为,现阶段改革向纵深推进,既迫在眉睫,又步履艰难;惟其如此,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中国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近几年“顶层设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部门官员提起,那么顶层设计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本部门职权与顶层设计之间的关系呢?顶层设计实际上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顶层设计”是中央文件新近出现的名词,首见于“十二五”规划,也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据国内专家解读,它是系统工程的专有名词。
笔者的理解“顶层设计”应该是总的指导思想和框架构思,或者说是中央的号召与部署,是一种总体思路与规划。但是对于“顶层设计”一定要应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理解,切不可误读与误解,更不可患上“顶层设计”依赖症。
实践出真知,存在决定意识,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央及最高统帅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来自于群众的愿望与诉求,来源于中国现实的国情,一句话,来源于实践和调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所以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首先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做好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研究和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首先提出本部门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初步意见和看法,制定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报上级部门作为参考进行研究和审核,也可为领导最后定出全局性的方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任何政党和领袖都不是神,而是来自于人民中的人,所以他们的指导思想和政策灵感只能来自于人民和社会现实。只不过他们比一般人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筹划的全面一些。所以对于“顶层设计”决不可神话和神秘化,更不可把所有的希望和事件都依赖于“顶层设计”上,自己和自己所掌管的部门等着、看着。
把任何事情都推给“顶层设计”的思想要不得,不下基层调查研究而闭门造车的思想更要不得。改革是全中国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努力配合,集思广益,积极抒发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搜集来自于民间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信息、好苗头,并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和看法,理顺和梳理后总结出条理性的东西提供给上级部门领导作为参考,起到参谋的作用,才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尽的责任。
“顶层设计”要有,但大家不能都坐等“顶层设计”,否则基层的主管部门不就成为一种摆设了吗?所以基层主管部门一定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献计献策,提供和推广总结出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先进经验,供领导参考与采纳。这样的改革才能充满朝气和后劲,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