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性教育经费怎么用

财政性教育经费怎么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历来是“两会”上的热点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庄重宣告,去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达4%。教育经费进入“4时代”,这笔钱该怎么用,教育事业如何让人民更满意,成为我省代表热议的话题。

“4%目标实现,是个巨大成就,是中国教育上一个里程碑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杨亚达说,教育是强国之本,国家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从1993年提出4%目标,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凸显了办好大国教育的不易。“但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杨亚达说,今后教育投入还会继续增加,如何把钱花好更为关键。要堵住浪费漏洞,做好信息公开,并接受社会、人大等监督,把钱管好、用好,用在刀刃上。

不断新增的教育经费,如何投入使用?赵皖平代表提出,要补好“短板”,把教育财力更多地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 “当前,要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关注重点。 ”

教育事业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并非仅仅是钱的问题,也远不止一个数字这么简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钱念孙代表说,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当前,需要通过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使教育资源布局、投入、规划在同一区域内保持同一口径,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之间的差距。同时,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等困难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不让一个贫困子女因家庭困难上不了学。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不仅要增大教育规模,更要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 ”杨杰代表说,我国教育发展到新阶段,必须实现转型,从过去规模扩张转到提高教育质量上。 “过去对提高质量的理解偏窄,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现在不仅要考虑某个阶段教育的质量,还要考虑所有阶段教育的质量,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让素质教育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差异化发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杨杰说,要更加重视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从机会公平走向质量公平。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加,外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改革提供更大可能和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表示,要把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摆上重要议题,解决好高校布局不均衡带来的区域发展差距等问题。“教育改革不能单兵独进,要跳出教育系统内部改革的窠臼,与相应的社会改革同步推进。 ”庞丽娟认为,面对教育改革的复杂局面,不仅要有决心和勇气,还要有智慧和艺术,教育改革还必须与人事、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协调推进,协调统筹多部门、多领域的力量,攻坚克难,突破瓶颈,全面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责任编辑:马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