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王师傅手里拿着一叠申请表,面带难色地说,“我没有文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咋办啊?”“没关系,把表上签名的地方签好后,要是信得过我,我代你填吧!”值班律师江红琴热情的服务让王师傅非常感动。记者注意到,一份完整的表格足足14页。而此时江律师的面前已经堆积了一摞需要代写的申请表。
“律师你好,我春节的加班费没拿到,应该找谁啊?”一位面带沧桑的中年男子挤到窗口急切的问道。“你需要到雨花台区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出门坐26路公交车,到雨花台站下车就到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江红琴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有困必帮、有难必援是我们的工作理念”。汪晨介绍,“仅2012年,我们就接待农民工咨询6253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3件,援助农民工520人,深得广大务工人员的信赖和称赞!”
一花见春,一叶知秋。像安德门法律援助站这样扎根于百姓心中的法援机构还有很多。
把平台设在最前沿,把服务送到你身边!2012年,省司法厅与省教育厅、团省委、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组织全省35所高校7000多名法学院系师生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农村、工地”志愿服务活动。
省法律援助中心张玫主任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省、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共117家,在乡镇(街道)司法所和工、青、妇、残、老等群团组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263个,依托律师事务所设立代办点950个,建立社区、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13100个,形成了农村一小时、城市半小时的法律援助服务圈。
168名专职律师、567名机构工作者、13960名联络员——构建法律援助执业为民的好团队
肖芳芳是一名80后的南京籍姑娘,年纪虽然不大,但是成功办理了多起农民工讨薪案件。如果不是当面采访,笔者几乎很难把眼前这位描着淡妆,文静端庄的女律师和孤身一人闯工地,为农民工讨薪的形象划上等号。
“其实,我到工地找包工头知道肯定讨不到薪水,但这是我做法律援助工作的需要。”
有一次,一位年纪很大的农民工师傅拿着一张欠条来找肖芳芳请求法律援助。她看过欠条后有点儿哭笑不得,原来欠条上的欠款人署名叫“二狗”。为了查明这个“二狗”到底姓甚名谁,她才想出了到工地上讨薪的办法。对方威胁再不离开就要动手打人,甚至还放出了护院的狼狗。肖芳芳立刻拨打110报警,当警察赶到现场要双方掏出身份证时,她才亮明身份,成功锁定了“二狗”的庐山真面目。
肖芳芳告诉笔者,当初填报南京大学法律专业的时候,是受到上世纪一部风靡全球的电影《律政俏佳人》的影响。一头金发的美女律师和身边俏皮可爱的吉娃娃宠物狗,足以让肖芳芳对律师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心生向往。走出校园之后,她毅然选择了专职法律援助律师的行当,和打不起官司却最需要打官司的弱势群体交上了朋友。
“我一点儿也不后悔。曾经我的一位当事人在拿到赔偿金时一定要请我吃饭,三番五次被我谢绝之后,他硬拉着我去路边摊,结果把我的外套都扯坏了。”她忍不住笑出了声。“衣服虽然坏了,却让我感受到了做法援律师的幸福!”
无独有偶,笔者在电话连线南通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严力琦的时候,她也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幸福和满足。
作为2012年被司法部表彰为第二届全国“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严力琦是法律援助战线上的一位老兵。为了更好地跟当地老百姓做好沟通,生在福建长在福建的她学会了地道的南通方言。“每次我用南通话和老乡们交流,他们都感到很亲切,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
严力琦向记者讲述了一次难忘的办案经历。
当地有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叫杨二姑娘,她的承包土地被一个屠宰场非法侵占。一家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了法律援助。为了帮助老人拿回承包的土地,严力琦连续8个多小时在附近彻夜“潜伏”,终于在黎明时分拍到了屠宰场宰牛的视频,成了法院判决的有力证据。当得知胜诉的消息后,90多岁的老太太激动地说,是严主任让她这辈子活得没有遗憾了。
这样的法援工作者还有许许多多。省司法厅领导说,全省有专职法律援助律师168人,机构工作人员567人,联络员13960个。各地法援机构还通过借聘执业律师、安排法律援助志愿者参与接待服务等措施,不断壮大法律援助从业队伍,让越来越多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为老百姓的平安幸福保驾护航!
列入2013年“省政府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谱写法律援助守护公平正义的好篇章
一场大雪让她失去了左腿,却意外收获了法律援助公平正义的温暖阳光。
2008年1月18日,从四川来江苏打工的小余姑娘在网吧里突遭横祸。因为房顶积雪过重,墙体突然坍塌,来不及躲避的小余被砸得当场昏死过去。之后经过住院治疗,她的左大腿中段需要截肢。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小余感到天塌地陷,走投无路。后来经过媒体报道,当地法律援助中心主动介入此案,最终使受害者获赔64万余元。如今,小余已经返回自己的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3月3日上午,记者拨通了远在四川凉山的小余手机。为了不触及小余痛苦的回忆,笔者更多地和她谈起了现在的生活。她对自己的状况非常知足,连用几个“蛮好的”来描述内心的感受。
“我一直把江苏当成我的第二故乡!”小余告诉记者,“儿子生下来之后,我们给他起个有意义的名字叫援援。我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没有法律援助肯定就没有这个孩子。我希望援援能永远记住他们!”朴实的话语,无一不表达出小余对法律援助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恩!这也是江苏法律援助工作者多年来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用公平正义的阳光驱散阴霾的生动写照!
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向笔者提供了这样一组信息:
2010年——积极拓宽法援覆盖面。省法援中心将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六类事项列入法律援助范围。全年共办理案件67618件,援助群众67741人,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约4.33亿元。
2011年——全力推进法援窗口建设。积极落实《江苏省法律援助机构窗口建设和工作规范》,在打造全国一流的法律援助接待窗口上成效显著。同时把“12348”坐席扩展到所有法律援助机构,确保群众只要拨打“12348”专线,就可以找到法律援助。
2012年——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年活动。按照司法部要求,积极推动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专项活动。各地法援机构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点援制等服务方式,认真做好特殊人群的法律援助专业化服务。全年共援助农民工48319人,残疾人2930人,未成年人4158人,老年人4629人,妇女30243人。
2013年——努力描绘法援事业新蓝图。在全省已有85%的市、县(市、区)将法律援助列入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基础上,法律援助今年被省政府列入“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被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纳入“2013年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中,江苏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必将再一次唱响守护老百姓公平正义的法援好声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