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官员接招“敏感话题”成常态

期待官员接招“敏感话题”成常态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官员们对敏感话题、刁钻提问的回应,总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面对这一“必修课”,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选择坦然答复。并且,这些答复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有数据、有事实、有亲身感受,显然是有备而来。这样的回应,让一向“挑剔”的媒体也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两会”让政府和官员无处可避,实际上也无可回避。而坦诚的回答、直面的勇气,倒能够为官方赢得不少形象分,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那么,“两会”之后,各级各地官员回到了地方上,再遇到诸如“烂尾新闻”等敏感话题时,能否坦然回应、自如应答,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

要有真功夫。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面对公众或媒体的咨询、追问,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想能够应对自如,还是要做一番准备和“补课”的。就像学生进考场一样,不认真复习,不全面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不熟练运用各种解题技巧,是很难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的。领导干部要想从容面对媒体追问、网友询问或现场提问,也必须在进“考场”前做充分的准备,要有真功夫。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广泛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基层的情况、百姓的需求有充分细致的了解和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言之有物。其次要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有些领导干部在媒体或舆论面前,总感到束手无策,说到底还是缺乏应对的能力,不知如何应答,或者答非所问。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对舆情的研判和处置能力,不说外行话、不发雷人语。第三要增强亲和力。党员干部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而不要总认为自己是领导就要高人一等,要谦逊亲民,平等待人,真诚对人,带着真心真情接招“敏感话题”。

要能实打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老百姓或媒体之所以会对一些“烂尾新闻”等敏感话题紧追不放,目的是要求党委政府不要置社会公平正义于不顾,是要讨个说法,换言之,就是想要有一个圆满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要有好的落实。因此,官员们在接招“敏感话题”的时候,不在乎你说得有多么好听,而在于你干得是否踏实。一方面,在应答的时候,要讲真话,讲实话,讲有用的话,要讲“干货”,而不要水天涡地,信口开河,净说一些无用或无关痛痒的话。另一方面,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要拿实实在在的措施,要有实实在在的动作,要见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敢于动真碰硬,敢啃硬骨头,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和事佬。对承诺了的事情,要落实落实再落实、执行执行再执行,要一抓到底,切忌打马虎眼、唱仰天歌。再一方面,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不能呆在办公室里搞决策、关起门来做谋划。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思路从群众中来,落实到群众中去。另外,要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抓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将“敏感话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要会钉钉子。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用朴素的话语,提出了一个意蕴深远的命题,那就是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对于认准了、承诺了的事情,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符合人民愿望的,都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坚忍不拔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和“新官不理旧账”的一套,要自始自终、善始善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开场白中也深情表示,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群众最盼望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官员接招“敏感话题”,不能靠一时兴起,更不能虎头蛇尾,成另类“烂尾新闻”,那样就辜负了百姓的期盼,也是最大的失责渎职。期待官员接招“敏感话题”成常态,从而更好地为民履职尽责。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