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及我国的应对策略(2)

第三次工业革命及我国的应对策略(2)

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30多年的时间,补上了机械化、自动化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所缺的课程,基本跟上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取得了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位的辉煌成就。我国要达到并保持世界经济总量第一,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必然要成为世界重要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引领者之一,否则我国与发达国家已经缩小的差距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再次被拉大,世界经济第二位的地位将会不保。我们建议在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上要突出两个重点领域,推进五个战略措施。

突出两个重点领域:

一是建设生物技术强国、产业大国,打造10万亿元大生物产业。对生物产业的预测研究表明,我国发展大生物产业(含健康产业部分内容),到2020年将形成10万亿元的支柱产业。以2011年为基数,药品由1.5万亿元增加到4万亿元,医疗服务由1.7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由3000亿元增加到1万亿元,保健品将由2000亿元增加到1万亿元,健康管理服务达到5000亿元。另外,生物农业约8000亿元左右(受转基因政策影响),生物能源约5000亿元,生物制造约为1.4万亿元,生物资源约5000亿元,生物服务约2000亿元。上述测算扣除产业之间重叠的部分,保守地估算,到2020年大生物产业的潜力将达10万亿元左右。

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大生物产业10万亿元的目标是完全可行的。2009美国医药卫生相关支出占GDP比重达17.4%,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等10多个国家都超过了10%,我国目前仅相当于美国1960年的水平,到2020年我国若能够达到美国1990年的水平,即医药卫生支出占GDP的10%,健康产业的总量将在8万亿元以上,再加上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资源开发等,大生物产业产值有望达到10万亿元。

二是新能源技术进入国际一流,力争成为新能源产业大国。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十一五”期间,新能源呈跳跃式发展,新能源年利用量总计3亿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6%。按照2015年非化石能源达到能源消费11.4%的目标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我国应在核能、太阳能、燃煤、地热能、风能和海洋能技术等领域,支持大型企业建立一批一流研发机构,面向国际吸引一批高水平人才,加速开发一批新能源产品,特别是电动汽车等新型产品,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当前要特别做好太阳能、风能产能过剩的转化工作,力争在清洁煤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要推进的五个战略措施:

一是实施“新体制战略”,营造国际一流创新环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营造学术自由、经费和人才相对集中、产业化条件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制定“创新型国家的指标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地区、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打破“科技小循环”,进入经济中循环、国际大循环,站在未来国家竞争的高度部署科技工作。

二是实施“新产品战略”,把新产品开发数量作为应用研究的最终目标。上世纪80年代我国重视SCI论文,30年后科技论文数量达到世界第二位。90年代提出“专利战略”“标准战略”,20多年后我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21世纪初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已经吸引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1024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建议启动“新产品战略”,尽快改变目前应用研究以论文为主的科研导向,建立“以新产品数量及其销售额为主”的新导向,相信10年之后,我国新产品开发能力必将大幅提升,进而使我国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经济中心之一,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

三是实施“新人才战略”,引进一批外籍尖子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迎接新科技革命关键是尖子人才,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几乎都汇集了多民族的最优秀人才,建议尽快启动“洋千人计划”,在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的基础上,以企业为载体,高薪聘用一批外籍尖子人才,在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或行业组建一批国际一流的研发队伍。建议从外汇储备中每年拿出一定经费,扶持企业引进外籍尖子人才。

四是实施“新平台战略”,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建议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尽快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吸引研发海外人才和科技项目向我国转移,力争把我国建设成全球重要的创新基地或中心。2003年科技部、北京市等有关部门按照国际惯例组建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聘请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教授担任所长,已经吸引了一批国际生物领域的尖子人才回国工作。经过9年努力,该所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进入国际前列,实践证明我国已经具有创办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实力与条件。

五是实施“新主体战略”,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加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生物、新能源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有望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在人才引进、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项目、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的“野战队”。

与信息产业比,生物产业具有地域性强、资源依赖性强、产品多样性强的特点,难以形成垄断,易于用技术壁垒保护市场。要紧紧抓住重要的发展机遇,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发挥我国生物技术人才总量大、水平较高的优势,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引领者之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