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接待费是行政干预向制度化转型

公开接待费是行政干预向制度化转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李克强强调: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3月27日《新京报》)

对于公款吃喝浪费问题,中央“六项禁令”明确规定“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从目前看效果非常的明显。但要常规化、制度化,还须用新的对策。

公务接待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报销方式简单随意,不管吃多吃少,关起门来少数几个人签字,直接进财务做账就万事大吉。由此,接待者不仅可以毫无顾虑大摆宴席,而且还可渗进不少水分。只要有发票,不管是公接待还是私接待照报不误,同时还有甚者化公为私将接待费装入自己的口袋,公务接待成了筐,什么都往里装。

而如果换一种方式,将接待费公布于众,吃了多少,喝了多少,接待了哪些人,陪同者是谁?一一张榜公布,交给公众评和议。此种千万双眼睛盯着,有谁能大口大口的咽下,即使是嘴馋也得忍一忍。此种公开接受监督的方式,在阳光的照射下,人人都是监督者,比起监督部门进行监督,阵营更强大,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公务接待费实行公开,国外早就有先例,如芬兰,上至政府机关下至国有企业,一起吃饭的有哪些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都要在网上公开其清单,如果那个官员超标,多吃多喝,立马就受到追究,如:芬兰就曾有一位中央银行高官,在公务接待中不小心上了一道鹅肝,被媒体上网查阅菜单曝光后而下台。在此种强势下,公务接待谁还敢超标。

以往公务接待是个苦差事,接待者忙得不亦乐乎,来得都是客,说起来哪个都重要,谁都不能怠慢,久而久之互相攀比,你好我更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接待者弄得苦不堪言,被招待者也难以应对,而实行接待费公开,不管是接待者还是被接待者都会小心翼翼的去避免麻烦,为此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使不少人可以从繁忙的接待中解脱出来。

招待费是“三公”消费的一种,而特别强调“县级以上公务接待费公开”并要求公开的形式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见对治理公款吃喝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此种将监督权交给公众,可以说是一次行政干预向制度化转变,也是六条禁令的延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