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今日谈:村里还是要有小喇叭

人民日报今日谈:村里还是要有小喇叭

河北藁城市岗上村30年记《功德录》,贴墙上,刻碑上,还开通小喇叭反复广播宣传。安徽亳州市大周村23年来学科技,用科技,小喇叭三天两头哇哇啦啦说科技,哪块喇叭不响了,村民就会找到村部来。

但在广袤的田野上,许许多多的村庄里原来普遍开通的小喇叭早已销声匿迹了。记者参与安徽一个贫困村扶贫,村支书就渴望架起小喇叭,说发个通知,讲个什么事,就不要颠儿颠儿跑了。

村落相距远,村民分散,有个小喇叭很方便,其实那只是从实用便捷的一面考虑,还有更深层次的好处和意义。比如说说好人好事,孕育和谐向善新民风;讲讲党的好政策,传播先进实用新科技,让强农惠农富农更有好抓手。这些无疑已被许多个岗上、大周村的实践所证实。

广播村村通工作这些年做得扎实,为啥还会有许多村没喇叭?一是外出打工的多了,村子空了;二是村庄太分散,零零星星的,喇叭线够不到;三是有了但没有利用好,成了“聋子的耳朵”。总起来说,要让喇叭响起来,还是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让过于零星、空心的村适度集中,同时推广新型无线广播,易安装,好使用,最根本的还是要真用,不要让喇叭成了哑巴。如此,小喇叭才能真有大作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