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是什么?
赵汀阳:当政治力量、资本和传媒(包括互联网平台)成为支配性的权力,宣传或推销能够有效地占用人们的心理频道,使人们没有机会去相信事实,观念倒映为现实就成为突出现象,而争取观念倒映现实的权力就形成了精神战争。不过,我仍然相信存在着某些坚实的生活事实能够建立并维护信任。众望所归的法治是一个最起码的规则,此外,恐怕还需要有某种精神支点。
《南风窗》:中国人该有怎样的精神支点?
赵汀阳:现代人的精神支点是“自我”,可是当自我成为自我的精神对象,就反而失去立足之地,自我的自相关使自我失去支点。一个人能够信任某些事情,必须有他人与之共同构建的某种可信存在,我与他人的互信就像是个根据地或者“家园”。现代的自我中心主义拆迁了一切家园,哲学家或诗人抱怨“无家可归”,大概就是此种感觉。重建“家园”就是重建基本亲密关系,就是重建最基本的社会肌理。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可信的他人,就不可能信任任何事实。
《南风窗》:没有信任,包括每个人与每个人的信任,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信任,政府和老百姓的信任,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进行制度设计,或者重建社会,显然是艰难的。信任就是社会团结的粘合剂,也许还是让一个社会变好,让一个世界变好的某种条件。
赵汀阳:美国学者艾克斯罗德有个很有吸引力的发现:如果一个群体,哪怕是个小群体,有幸能够团结合作而形成内部信任,就建构了一个足够“皮实”(robust)的小社会,甚至能够抵抗庞大的坏世界。
这大概说明了,信任决不仅仅是一个意识问题,而同时是个存在论问题,信任正是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或许并没有什么必然方法能够改变别人的意识,但每个人都有能力参与建构一个足够“皮实”的艾克斯罗德小社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