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GDP增长?(2)

为什么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GDP增长?(2)

 

(二)要素价格改革及其连锁反应

我国经济之所以形成投资、出口主导的发展模式,除了消费不足和外部需求的引致因素,融资成本低、资源环境成本低是供给方面的重要原因。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除了要消除造成结构扭曲的需求因素,还须同时从供给方面加快改革。

渐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银行存贷利差必然缩小,导致竞争加剧。防范银行破产风险,会倒逼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监管部门改变“保姆式”监管,有助于取消民间资本入股金融机构等的行政限制,有助于发展民间中小金融机构。同时,利率由负转正,一方面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另一方面会理顺资金价格信号,正向激励企业、政府抑制高耗能、低效益重复建设,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加快这项改革,金融产品创新将更为活跃,混业产品将明显增多,会迫使监管部门改善监管协调。加快这项改革,还有利于中央银行选择更加灵活有效的间接调控方式,有利于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推进水、电、气、油、矿产等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倒逼企业改革;倒逼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削减行政审批,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抑制过去那种不计成本、浪费资金与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片面追求投资扩张的增长惯性,从而逼迫企业与地方政府寻找服务经济中的发展机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后达到根据市场信号和竞争压力而不是通过行政指令实现产业和区域结构调整。

(三)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以上两项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推进如下重点领域改革。

征地制度改革。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改革,也是启动我国巨大消费市场的关键举措。应坚持平等保护物权,明确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原则,允许土地平等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宅基地的相应权益;对确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而征地的,应明确严格的法律程序,特别应强调“合法补偿”,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社会保障改革。这既是解除国民后顾之忧、扩大国内消费、纠正经济结构扭曲的一项重大经济改革,又是追求共同富裕、实现中国梦的一项社会历史工程。

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是下一轮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应在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尽早组织力量,结合上述各项重大改革和正在试点的房产税改革,认真研究中央和地方间的财力事权关系,适度提高地方收入比例,合理测算财政中长期收支缺口及其动态变化,全面制定中长期财税改革方案。

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以上各项改革,未来国家财政会出现相当大的收支缺口。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可行的制度调整就是动用政府手中掌握的大量存量资源。需要明确的是,适当降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主要是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的比重,丝毫不影响而且会加强国有经济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