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特点和影响
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如果不出现重大科技革命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不会重新回到危机之前的状态,发达经济体亦如此。在世界经济步入中 速发展通道的背景下,总体上看,发达经济体出现“旧债未了、新债又来”的现象。为了扭转颓势,主要发达经济体将针对共同的风险和本国经济的特殊矛盾采取经 济政策,此举将产生较大的外部效应。
(一)主要经济政策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失衡、促进本国经济复苏和提高就业率,一些发达经济体相继采取了应对结构性问题的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改革措施。
1.刺激经济
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发达经济体通过财政刺激、货币宽松和产业政策优惠等政策工具组合,给经济不断输入动力。美国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 策,比如小企业借贷基金、国家小企业信贷倡议,还出台《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以及实施无限量的量化宽松(QE)政策。欧盟2012年提前启动欧洲稳定机 制(ESM),达成《实现能够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并推出长期再融资操作。德法等一些欧盟核心国家也出台了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比如法国曾出台为期2 年、总额26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2.促进就业
失业问题、尤其是青年人失业问题,已经引起发达经济体关注。为了提振经济,尤其是提高较长时期没有回归健康状态的就业率,一些发达经济体开始反 思产业空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出台各种刺激政策促进本国企业回归母国,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美国实施了“选择美 国”计划(SelectUSA),欧盟实施了《实现能够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青年人行动计划》、《青年在工作》等间接或直接促进就业的政策。
3.整顿财政
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大都实施整顿财政纪律和消减财政支出政策,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欧盟主要国家都相继采取了力度不同 的收缩公共领域支出、削减福利等政策,比如减少公务员、缩减医疗和养老支出,与此同时增加税收。欧盟还通过了约束成员国财政的“新财政协议”,要求成员国 执行更严格的财政纪律,加强欧盟财政一体化。虽然最终被欧洲议会否决,但是欧盟成员国也首次就缩减欧盟跨年度中期预算达成一致。美国也启动“自动减赤”机 制,缩减包括联邦政府支出、国内公共开支、国防支出等在内的政府开支。
(二)特点
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失衡的问题根源,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受金融危机诱发,一些隐藏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内部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其中一个重要的是所谓“日本化”:其中有两个问题虽然不在于政策本身,但是也与其紧密相关,间接体现政策特点,一个是经济长期低迷,较长时期陷入债务危机 或市场信心不振;另一个是老龄社会即将或已经到来,劳动力可持续供给令人担忧,财政压力增大。另外,两个问题直接体现了政策特点,一个是货币政策陷入“流 动性陷阱”难以自拔,即使采取接近零或零利率的利率政策,也对解决经济复苏、就业等相关问题帮助不大,只能“剑走偏锋”,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比如无限量 量化宽松政策;另一个是执政党与在野党分歧较大,政治严重对立,在关键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决策效率低下。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也凸现出一些新特 点:
1.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之间的矛盾加剧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无规模和时间限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的确是一针“兴奋剂”。但是,深层次矛盾不解决,经济很难健康复苏和可 持续发展。欧盟债务国经济紧缩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会产生矛盾,美国“财政悬崖”也是如此。这种矛盾既体现在财政政策上,也体现在货币政策上。在商业银行上 表现也尤为突出。为了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并自保,欧洲商业银行必须“去杆杠化”、减少贷款,但是这将大大弱化银行信贷在促进经济复苏中的作用。
2.政策的短期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迥然不同
欧洲央行的直接货币交易(OMT),美国的无限量 QE政策,日本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这些流动性政策能为国内经济复苏提供资金,但是也可能会引发“货币战争”,并形成热钱到经济增长快、投资回报率高和基 础利率高的国家去套利,短期资本大进大出会扰乱这些国家的市场。美国所谓的“财政悬崖”以及债务上限,本质上是财政紧缩压力的释放,或者说是为了转移投资 者,尤其是外国机构投资者视线,避免美国国债贬值,失去市场吸引力,而不是给其他国家和世界经济带去“福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