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8时02分,这一时刻再次见证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与冷漠——瞬间的地震夺走了百余人的生命、20余人失踪、上万人受伤、百万余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或达百亿级……在全国人民为之悲伤、震惊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展开了救援指挥行动: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李克强连夜来到灾区一线指挥,并到华西医院看望地震危重伤员;四川省委书记省长更是在三小时内赶到灾区……
大灾面前,大爱涌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向失去亲人、房屋倒塌、失去财产的人们送来真心的抚慰。是的,此时此刻,灾区的人们最需要的是温暖,是人性的关怀,是真诚的帮助,是无私的关爱。这些,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他们已经或者正在得到,他们受到重创的心灵,或许能够得到一丝安慰。
悲痛既然不能避免,那么,理性应对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悲痛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心声,但是,从悲痛中走向理性,以理性的判断、处置、应对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才是更为科学、更为重要的。尤其是要避免盲目,避免盲从,避免无序无组织的救援活动,未经批准的任何个人、组织如果自发前往灾区,那只会添乱,而不是帮忙。为抗震救灾尽力,我们有的是更好的途径、方法和渠道,形式要服务于内容,方式方法要服从目的,这也是辩证法。
理性应对应更多地体现在靠前指挥、科学决策、协调协作上。从前期的抢救生命至上,到中期的灾民安置、伤员的进一步治疗、康复,再到后期的灾后重建、科学预防等等都是一个个命题,需要理性、科学,需要各地各部门的齐心协力,更需要整合各种监督资源,确保监督到位,防止在抗震救灾中出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防止出现任何不该出现的人和事,确保抗震救灾活动有序推进、顺利开展,尽最大努力多抢救生命、多挽回生命,同时保证所有与抗震救灾有关的人、财、物的调配合理、有序、科学、有效,为灾区重建提供坚强保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