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微信收费之争四大疑问(3)

解读微信收费之争四大疑问(3)

□追问

向谁收费?

只可能运营商向腾讯收

互联网业内资深人士王云辉表示,微信收费这件事,从一个产业内部的讨论问题,升级为一个公众热点事件,其实背后有很多舆论战。一开始,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的信息,是“运营商希望向微信收费”,但在随后的网络上,这个说法被大量地解读为了“运营商正要求,让微信以后进入收费模式”。

随后,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和腾讯总裁刘炽平都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微信不应该也不会针对用户收费”。微信团队也发布了公开声明称,“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请用户不要相信谣言,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

目前,微信用户已经超过3亿,向用户收费无疑是一件犯众怒的事情。王云辉指出,真正的情况是,此前相关各方争论的,只是运营商要不要向腾讯收费,并未有丝毫涉及用户。“在中国目前的网络环境中,没有谁会傻到向所有用户直接收费,就像腾讯QQ,这么多年没有直接收费,一样能够赢利。只要有了用户,有的是赚钱的办法。”

互联网分析人士李忠存指出,运营商其实已经向普通用户收了流量费,再收费属于重复收费,毫无道理,用户也不会接受,已经有七成用户表示如果再收费会弃用微信。他认为,运营商和腾讯都不会直接对用户再收费。最多是腾讯给运营商再额外付一笔信令占用费,而微信用户依然只付流量费。

□讨论

该不该收费?

运营商究竟应不应该向OTT业务收费,这样一个命题即便是在通信和互联网行业内部,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很多行业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更不在少数。在探讨此话题的某电视节目录制现场,甚至出现了两位专家因观点不同进而直接语言攻击的情况。

反对收费

3月31日,马化腾在深圳IT领袖峰会上明确表示,微信大大增加了运营商的数据流量,与运营商的关系应该是“双赢”。而运营商指责微信造成网络堵塞是因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只按原有模式设计和采购,没有考虑数据流量快速增加的问题。他的逻辑是,信令问题是运营商自己技术问题,对微信单独收费没有理由,毕竟微信给运营商带去了流量收入。

互联网分析人士孙杰指出,国外类似业务基本没有收费的先例。其实,国外的运营商也面临成本压力,可能也想过收费。但要收费可能并不容易:不仅面临法规的诸多限制,还担心因为同行竞争而失去用户。比如,在中国还有米聊,微信一旦收费,米聊就有市场机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运营商强制微信收费没有依据,“多年来,这些垄断企业仅凭借垄断经营便可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不思进取,不在技术上加以创新。而对于出现的新技术的应用,不是改进自己的技术、提高竞争力,而是企图借助垄断地位和行政手段加以限制、阻挠和封杀,这和当年中国电信企图封杀IP电话、强制手机不能使用WiFi如出一辙。”

资深评论人士魏英杰指出,实际上,用户在使用微信时,已经支付了流量费。不管这一费用是通过何种方式支付,运营商已从中获得利益。如果对微信进行收费,这就等于是二次收费,或者说变相提高费用。众所周知,国内的手机流量使用费并不算低廉,再对微信进行收费,颇为不公。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