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天法国仍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世界核大国,也是世界经济前五强。但和中国相比,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法国的经济总量连中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十年前中国还落后于法国),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1.27%,而德国在中国市场的高达5.33%。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265亿欧元,占全部逆差的40%。更重要的是,经济危机以来,法国不思变革(或者难以变革),是少有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的国家。到现在,国家债务占GDP的比重已达到90%,失业率更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还有一个指标值的一提,军事一向是一个大国实力的重要标准,经济困难下的法国军事开支逐年减少,到今天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
今天的世界已不同于冷战,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主要是经济实力。法国显然已经不再具备和中国平起平坐打交道的重要筹码。我们试想,当一个国家领导人到另一个国家要求投资和更多的采购时,它的地位何在?(奥朗德刚到北京就呼吁中国投资者到法国去,越快越好,以解决法国的失业,并承诺“所有的障碍,所有的限制都将被取消”,观察者网头条《坐着红旗来赶集》一针见血地指出奥朗德此次访华的目的;还要实现双方的贸易平衡,即中国要更多的购买法国的产品,他上任后就承诺将在2017年时使法国外贸收支平衡)。
其次,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法相隔万里,双方既无核心冲突,也无核心共同利益。换句话说,双方(也包括中欧)既不会成为真正的战略盟友,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战略敌人。如果没有特殊的国际环境(如法国欲在冷战中走独立于美国的外交路线,中国则欲借此击破美国的封锁),对任何一方来讲,另一方都不是自己最重要的利益相关体。
对于法国而言,其最重要的地缘利益是如何把曾经历史上多次入侵自己的德国纳入某种安全保障体系。为此,它需要俄罗斯加以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在冷战时期,法国是唯一一个和苏联保持密切关系的国家。它不仅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和苏联签订长期经济技术合作的国家,甚至后来苏联入侵阿富汗,法国不仅反对制裁,还认为苏联并不是蓄谋所为,而是阿富汗国内局势所致。并且不顾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倡议,派队参加(中国却抵制,站到美国一边)。到了八十年代,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法国和苏联一起表示反对,法国甚至要阻挠此计划的实施。
法国对苏联关系的重视,从一个细节可见一斑:法国总统蓬皮杜在去世前三周仍然坚持访问苏联,在访问结束时 甚至还开玩笑说:“我总算没有死在这里”。后来两德统一前夕,法国总统密特朗疾访苏联。法国也是西方国家中少有的反对苏联解体的国家。
除了德国和欧盟,排在法国外交名单后的国家依次是美国、非洲、中东、亚洲。亚洲,不仅有中国,还有日本、印度和东盟。
同样的,对于中国而言,外交第一位的是同为太平洋国家的美国。其次是亚洲各邻国,这其中又以俄罗斯为重中之重。再往下就是欧盟。这又包括中法、中英、中德关系。如果说过去,中法关系具有超越其他国家的优先性,但现在,其重要性已经低于中德关系。再往后自然是资源丰富的中东、非洲乃至拉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