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灾区先登记”——看日本救灾志愿者如何实现组织化(3)

摘要:作为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的志愿者救灾活动有比较长的历史。该国为何能够实现志愿者的组织化,进而大规模开展志愿活动?这与其规范的管理体制以及配套体系的建设大有关系。

志愿者配套制度支持

日本能够大量开展志愿者活动,与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有很大关系。在日本,政府的组织机构中有专门管理志愿者的部门,一旦有需要,所有的志愿者都要先到这个部门报到,听候调遣,决不允许擅自行动。志愿者组织应该在相关部门登记,一旦有需要,这些登记了的志愿者组织可以优先进入灾区。

另外,现场维持秩序人员(警察、武警和军队)对不听指挥的人员和车辆具有强制排除的权力,也保证了志愿者工作有序进行。

为鼓励民众参与救灾,日本还建立了志愿者休假制度。参与志愿活动的公务员和企业职员可享受带薪休假;教育部门为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大开方便之门,规定其可享受折合学分、减免学费等优惠。对于志愿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人身危险,很多团体也将提供配套的保险。

当然日本的志愿者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阪神大地震时,约有70%的人是首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与灾民,以及志愿者之间存在摩擦。而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兵库县西宫市议会议员今村岳司在自己的博客上指出,志愿者“是带着观光心情来的”,“没发挥任何作用”,“只是乐于获得别人的感谢”,“志愿者吃了灾民应该吃的食物,喝了灾民应该喝的水,睡在灾民应该睡的地方”。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吸取教训。

民间团体发挥重要作用

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志愿者和民间团体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大量志愿者赴灾区参与救灾,民间团体募集物资和赈灾款,为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很大贡献。

(日本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密切合作保证志愿者能够有效参与救灾)

地震灾害发生后,民间团体首先会向政府部门了解灾区具体需求,然后再展开有针对性的救援活动。一方面,政府会主动利用网络公布灾情、所需救灾物资和征集志愿者等信息;另一方面,民间团体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了解所需物资和志愿者数量,然后再征集、组织志愿者前往灾区。民间企业也是先向政府了解灾区需求,再将物资运往灾区。

日本有大量能够组织志愿活动的民间团体,其作用不可忽视。正因政府和民间团体密切合作,志愿者才能有效参与救灾和重建。(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