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未来金砖国家崛起的途径
从前面的来看,未来金砖国家如何成功的崛起?我觉得途径有很多,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更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强化彼此内部的合作,实行共同的崛起。这几点非常重要的。
(一)调整发展战略
要由过去单纯的追求速度,赶上追求增长的质量;要由过去的短期的增长,要更注重长期的协调的发展;由过去比较依赖外部的驱动力通过出口的模式拉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家知道,中国光跟欧盟、美国的贸易额超过5千亿亿元,两个区域就达到了1万亿美元,跟金砖四国才2000多亿美元。
大家知道,中国跟其他四国的总人口将近29亿多,美国才3亿多市场,欧盟的也是不到5亿人口,从人口上来看。金砖国家将近30亿国家的大市场,他们的贸易额才多少,还有我们这些国家大家知道,消费只占经济的35%左右,发达国家超过70%。美国70多都是靠自己内部的市场拉开增长的,中国的话对外依存度是70%。
这么多年的增长里面出口是重要的因素,投资、加工贸易、出口这么链条,依靠资源的浪费和不环保,变成了世界工厂。我们的竞争是强的,因为我们的价格最低,用的是这个。但是这个是不可持久的,我们用的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力、石油、天然气、木材等等所谓的老天给的资源,来参与国际的分工获得一点点的附加值。造一个杯子10块钱,这个杯子的利润是1块钱,我的附加值是10%。美国造一架飞机,一亿美元,他获得的比较价值3500万美元,他的附加值是35%,我们是10%,它比我们高出两、三倍,他们的速度是我们的三分之一,他获得的利润不比我们的少。
这就是一个悖论,我们的增长率很高,我们的财富并没有同步的增长,我今天看到了报纸,第一季度咱们GDP增长是7.7%,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只有6.7%,我们十八大的报告是未来的十年我们的收入增长要倍增,我们的收入的增长要赶上,甚至超过GDP的增长,但是我们的实际情况,最新的数据依然是落后。像北京第一季度的物价涨了3.6%,相当高了。给你涨一千块钱的工资,但是物价给你削掉了两千,一年下来你说你的财富是增长了还是更穷了。你名义上的工资给你涨了一万块钱的工资,一年下来,但是物价吃掉你一万五千块钱,同样买东西你要多花了,实际上你相对的更穷了。
学者认为,跑赢GDP,我们的收入增长水平,你要跑赢GDP的增长率,你没有考虑到物价是多少,如果物价没有涨的话,今年的物价没有变,你的经济增长了10%,你的收入增长了12%,你得到了真正的财富。如果物价增长了15%,你的收入增长了12%,你是赢了还是输了?现在的钱变得越来越毛了,不值钱了。原来吃一顿饭需要花5块钱,明天花8块钱,涨了30%。你的钱给你涨工资涨15%的话,你很高兴,每个月的工资增长了好几百,但是实际上你买到的东西比原来反而少了,就这么简单。
我们要从比较优势展现竞争优势,你靠你的劳动力,大家知道我们的劳动力过去的30年,每年向城里转移一千二百万左右,城市化每年增长了一个点,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劳动力净减少了386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而且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所以你能够继续依靠无穷无尽从农村赶过来的劳动力吗?能够继续依靠压制他们的工资吗?
现在的农民工二代跟第一代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觉得凭什么我到城市里,我跟北京的城市的孩子待遇差这么多,他爹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本事,但是他对于消费的需求,他的欲望跟城里的小孩没有什么差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的话,犯罪、自杀这一类的,对前途感觉到很不满就越来越强,他从小跟父母挑着担子到城里来,住在城乡街道部,看到城市原住人的儿女,从小就上好的学校,可以玩车,他也很羡慕,他就是没有钱,父母亲卖菜,每斤挣20、30块钱也要买最好的“苹果”。他们也是在城里长大的,让他再回农村,不可能回去。如果不是通过由他们的前辈靠出卖劳动力转变成靠动脑子,不实行这个转变的话,靠增长率也没有用。
像2011年,金砖国家每个国家的增长力都比美国高,但是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美国比我们都好,人家玩的是高端。所谓的你玩产品是低端,玩儿资本的更高一级,玩技术的更高,玩品牌的还要高。人家一个动画片、电影可以卖两、三亿美元。我们是靠加工、制作服装、拖板鞋,你要做多少?一个火车装下的钱不如人家造一架飞机。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第一,需要培育人力资本,使我们的教育水平提高。
全民九年的义务教育转为12年的义务教育,俄罗斯其他的国家,包括印度都免费午餐中小学生。我们的国家比它富裕多了,人家的人均GDP才一千五百美元,我们国家已经超过六千美元,但我们的很多地方上不起学,免费午餐还没有解决。要使他们都能上学,上12年的学,不是像现在小学没有毕业就跟父母出来打工。这种人越多的话,我们的创新越遥遥无期。
第二, 出口n25:03。所谓的你玩产品是低端,玩儿资本的更高一级,玩艺发展新兴产业,新型产略产业改善产业结构。
美国农业只占2%,服务业占80%,制造业不到20%。我们现在的制造业45%左右,农业10%作业,第三产业45%左右。改善这种结构,尤其是这种战略的产业。只有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产业结构,使原来不挣钱的产出变成很挣钱的产业。
使原来我们加工出口的产品人家按说谁都可以做,美国说人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可以做你的东西,比你的成本低,所以中国你有什么竞争力?为什么有一些跨国公司,要么是包美国的做复印机的,弄到国内去,机器人生产线,它的成本并没有比中国高。一些耐克来从中国撤到印度,他们的工资只有我们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同样他们也能做,设计不是你中国的,面料也不是你中国的,你们就是在工厂里用胶水胶一下,打一个包卖出去,组装一下,所以一双鞋挣多少钱?2、3美元。印度的话工资的水平比我们还低,成本还低,柬埔寨、越南都比我们低,像电脑芯片是高端的话,你跟在人家后面走。
(三)构建更好的市场竞争机制
再就是消除各种垄断,充分市场竞争。像刚才说过的,所谓的金砖国家的资源开发的加工制造出口。南非、俄罗斯、巴西基本上处于资源开发的最低端,而中国、印度基本上是加工制造出口,或者服务出口,所谓的IT,所谓的世界办公室,咱们是世界工厂,都处在环境的下端,价值效益是比较低的。美国、日本叫做资本输出和技术专利品牌的垄断,所以是顶端的,人家做1块的东西就挣3毛,出口10块钱的东西才挣2毛,就是这样的对比。我们的强化合作,共同的崛起,也是未来我们要想成功崛起的重要的方面。
金砖国家的合作从本质上从南南合作的范畴,所谓的南南合作,世界上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在地球的南部,所以叫南南合作,过去1955年万隆会议,后来有77国不结盟集团,有安第斯集团、东盟之类的都是过去南南合作的典型,现在金砖国家起来了,这些也成为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本质上也是属于南南合作的一部分,或者这个概念。
应该说南南合作在50、60年代是比较热的概念,现在是越来越淡化了,在经济一体化的加速的情况下,从这种横向的合作变成纵向的合作,产业内的合作,大家知道跨国公司是在龙头,实际上纵向的合作,我做研发,你做加工有优势,销售也是由我来做,两头高端,利益最优的环节由我来控制,因为我有市场,我有思想,我卖拖鞋,怎么让你穿着最舒服,人体工学。但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鞋厂做不了这个。
我们是服装大国,但是我并不知道做最好的设计,我知道中山装,但是做不出时髦的品牌来。现在大家知道有一个The North Face的冲锋衣,这两年特别的流行,像尼龙布的,假冒的几十块钱一件,设计也是人家的。我们成千上万的企业就没有做出这样的衣服来。还有JEEP,是大众化的牌子,但是设计很简单,很大方,为什么我们国内的企业就没有做出来呢?我们在知识概念这方面确实落后的很多。
南南合作另外说,金砖国家的合作是新兴的,在这种以前的由发达国家充当龙头指导的纵向的合作,改变为我们竞争国家的之间的横向的合作,或者内部也进行纵向的合作,我觉得是金砖国家如何强化这种合作驱动各自的增长,就业、经济繁荣应该说是重要的方面。但是如果我们金砖国家的内部缺乏技术、缺乏品牌、缺乏资本的话,你想搞合作是很难的。我们金砖国家都是资本短缺的国家,技术短缺的国家、品牌短缺的国家,在全球一百个品牌当中没有金砖国家的一个,一个都没有,还没有一个像微软一样的企业,还没有一个像奔驰、宝马的公司。中国有一个汽车大国,是万国汽车的博物馆,自制的品牌没有。
(四)强化彼此内部的合作
为什么要跟发达国家合作吗?从发达国家能够得到技术,得到品牌,得到投资,安排你的就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我们都是兄弟,我们都是同一类的,但是我们彼此之间没有吸引力。没有对方想要的东西,你们的合作就变成了空谈了。我们两个都是老乡,都是当兵,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但是我们没有业务的关系也很难走往,虽然我们是同一个村来的,有时候你住在北京想走往是很难的。相反我们不是兄弟,我们不是一个村出来的,但是我们现在是同事,我们每天都打交道,我们还更有交流成为朋友的概念,你跟老乡总是不往来,没有打交道的理由。你不可能说有一个老乡就经常跑过去跟你一块吃饭,像我一样,我在北京吃饭有同学之类的,也很少能见面。但是如果跟同事,虽然我们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反而交流多。
新经济之间从本意上来说有更多的语言,可以说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应该更为印度、巴西消费者所接受,现在只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如果向印度出口更多的东西的话,印度会说你把我们的工厂对挤掉了,巴西也这样,印度跟我们逆差非常的大,印度现在非常叫苦连天。他向我们出口的东西少,我们能够向他出口的东西多。
像去年我们中印的经贸额下降的10%,只有600多亿美元,印度对我们的逆差是250多亿美元,将近一半,凭空填你这个窟窿,印度非常的头疼。政府外汇储备本来就很少。巴西你向他出口很多的鞋子,对他的企业冲击很大,所以他竞争不过我们,他也要对我们采取行动。南非也是,他要求我们自动限制我们的出口限额,我不对反倾销可以,但是你对我的出口、鞋子出口每年增长不要超过5%。你要超过5%我也受不了。
本来是想合作,本来是我们的东西物美价廉,他们全部用我们来做也可以,金砖国家电视机、冰箱、鞋子、衣服,中国工人全部给大家做都可以,但是问题是人家也要吃饭。如果中国能够比他们领先一步,我能够提供技术、资本、设计,人家就好了,印度一个工厂,你是做IT,我会发明一个像华为公司一样,我能够搞研发。我在班加罗尔给你设六千多的人的研发基地,投资几十亿美元,那人家就欢迎了。我能够使印度的IT业还能提升,如果你能玩高端,人家像抗拒你也抗拒不了。就像美国、日本、德国的很多设备高端的设备,我想不进购他的也不行,只有他能做出来。
所以说我们合作的机会就多了,如果是同构的话,你能做的我也能做,为什么要你做?我自己的工人还安排不过了,确实不挣钱我也要让我的人有饭吃,有事干。如果我们金砖国家内部参与合作的领域不能够差异化发展,所谓的错落有致有这种的分工的话,技术很厉害,资本很厉害。
就像俄罗斯,我们跟他武器研制,发动机比我们有优势,这样就有竞争了。中国的话我制造东西有优势,做等离子屏、彩电有优势,找到共同的语言,彼此能够更好的。我需要印度的铁矿石,巴西的铁矿石,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这就比较好了,我正好需要这么多的石油,你们铁矿石也需要,你就正好提供这个。
仅仅是这个还不够,你如果能够找到平衡的话,逆差大的话,以前俄罗斯是顺差,最新三四年俄罗斯是逆差,俄罗斯政府也希望中国进口我们的机器设备。以前我们向俄罗斯进口很多设备,后来俄罗斯的设备我们不要了,我们都买日本的、德国的、欧洲的,俄罗斯就只能给你卖石油、天然气、木材。你把我这个老大哥必成原料供给者、输血的人了。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逼中国多买我的机器设备。那就靠政府了,成立了中国贸易促进中心,还专门搞基金协会,鼓励我们的企业多买一点俄罗斯的设备,政府的动员形势的驱动,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的经营的话,我买德国的设备虽然可能贵一点,但是我的效率比较高,我一算买俄罗斯的设备划不来,我肯定不买俄罗斯的设备。所以合作方面的问题,是一个这样的,强扭的瓜不甜。
(五)实现共同崛起
合作应该说首先是人类求生发展的天性,当可以说弱者的时候,尤其像原始的社会,你没有合作就无法生存。在一定的资源环境下,你不合作的话,你拿掉了我就没有了,我就饿死了。合作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率,尤其是应对强者,弱者不好做的话,更没有你的生存的余地,从理论的层面上讲,合作应该是实践中没有办法展开。
从理论的基础上叫做“囚徒困境”,《博弈论》里面,A和B都关到牢房里不同的房间,审判的就说,你看B已经招供了,你如果不招供的话,你就要给你加倍的处罚。他反过来话,他跟B也说,A已经招供了,你有可能一个人承担,你要是招供的话,你就没有事了,你就可以出来的。因为两个人的信息不对称,两个人因为他说了,我也说了。结果对方没有说,自己先说出来的,你就判罪,接受审判人就得意了。
如果两个人都不听他的审判的欺骗,我就是不说,两个人都不承认干了这个坏事,你就说跟他已经承认确实偷东西了判的刑可能不一样,最后就是说,没有证据,或者关一个月就释放了。如果一个人承认了,另外一个人也承认了,结果每个人都关5年,所以说合作这个时候A、B两个人都合作的话,谁都不说一句话,审判的人就没有办法对他们定罪,没有别的证据的话。
博弈论给竞争国家的合作,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开展竞争的话,很可能两败俱伤,中国和印度两个都是石油进口国,全球范围内有更多的资源、能源,俄罗斯和巴西都是石油出口国,走上竞争,中国和印度都为了抢油源的话,你卖50一桶,我55,俄罗斯和巴西表面上得到了好处,因为他们是卖石油。但是从常理上的话,中国和印度因为能源市场上盲目的竞争,造成资源上涨,肯定是中国和印度是不利的,但是俄罗斯和巴西短期合作的石油价格,因为中国和印度进口石油,短期上合作的好处。但是如果能源价格高涨的话,使世界各国发达国家发展的再次能源,低碳的技术,对能源的需求减少了,从长期来说价格往下掉,对巴西和俄罗斯来说还是不利的。
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竞争和合作,金砖国家的现在主要的合作机制多变合作机制、内部合作机制,多边是通过WTO,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G20、G5、G8+5,气候变化谈判等,这是多边合作。还有内部合作。金砖内部的双边、三边,中英俄,金砖国家三边的,德班会议上,中国跟巴西进行了1900亿的货币互换,习主席到俄罗斯又签订了很多的合作协议,还有五边,G20框架下的内部磋商,还有竞争峰会,准备弄金砖开发银行,还有储备基金,这些都是多边合作,既有大家共同参与的,也有双边、三边的的等等。这些机制。
如果说他们的合作的主要的方向大致可以,如果持续合作共赢的话,经贸投资合作是最重要的一个。文化旅游、金融货币,怎么协调统一市场,我们的要让国际货币资金组织技术改革消除美国的货币美元的霸权,我们需要把人民币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篮子里面,通过人民币的国际化尽快的把人民币可自由兑现的,或者成为全球性的货币。
这是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的标志,不仅仅是你的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你就是一个世界大国,一个大国并不等于是强国,还有就是你的经济总量不意味着,你的硬实力你就是真正的崛起,没有软势力的竞争,没有金融货币的支撑,你仅有的GDP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我们的清朝的时候,经济总量最大,比日本、英国都大,但是被人家打的一塌糊涂,我们的软势力不行,我们的军事力量不行。人家一个120万美元的导弹,把一幢楼摧毁了。一栋楼500家公司,GDP1千亿,一个导弹120万美元给你摧毁了。你要是没有有效的防卫体系的话,如果重演历史上的甲午战争。
九、崛起之路艰辛曲折
总体来说,金砖国家作为新型的经济体中的带动者,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新兴力量正在快速的崛起,对亚太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治理产生了日益更大的影响。但是金砖国家过去的十年、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实力、影响力提升了,但是他的崛起远远还没有成功,应该还只是一百步里面才迈出了一步了,处于崛起的起点阶段。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和赶超还充满了变数,艰难曲折,征程漫长。
我们中国人均GDP是6千美元,美国是5万美元是它的八分之一左右。我们的总量只是多指标之一。衡量财富、衡量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人均的GDP的意义更大一些。金砖国成功的崛起需要打造内部发展的质量、可持续,这里面的改革、转型是非常的重要。合作不仅仅作为保持金砖国家的增长的动力,增进繁荣,而是为赶超和崛起提供更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现在金砖国家单个也是全球十大经济体,我们也是在一起,实际上从传统上来说,软实力上来说,从全球治理的权力来说,非常的弱小,我们是后来者。人家G7都是早就把最好的位置占了,法国、英国、德国上百年的帝国,你是后来的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快一点,经济总量跟我差不多。但是教育、创新、军事实力,这些方面你都不如人家。
中国说你把我的人民币放在全球货币篮子里面去,人家同意吗?美国的投票权占的16%多,85%的通过率才有决定权,他一个人只有投一票就可以否决,我们才多少,才6%点多,2010年发达国家接连峰会上发出给发展中国家转移7%,后来人家丹麦、荷兰那些老牌小国,他就不干了,后来占5%点,所以要讨价还价。
所以金砖国家之前这一类的在上升的利益,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没办法我们只好手挽手,跟美国这些发达国家来叫板,提出我们的要求。比如说战后几十年来,世界银行的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的总裁分别是由美国人、欧洲人来担任的,他承了一个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体制。现在去年、前年换届的时候,我们金砖国家就想改变这个规则,为什么你们就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我们也想当头,但是我们国家在方面都有这个愿望,想改变这个规则。
第一个我们的内部还得不到,可以说拉加德,国际货币基金总裁,候选人,一来中国、俄罗斯游说,印度游说,我们内部的话根本不统一战线,人家给我们一个副总裁的位置,许诺一下我们就没有坚持,分化瓦解。我们竞争国家其他的信息经济体几十个像一个人一样,发达国家就玩不下去了。
你想一些游戏规则,国际的,你不联合起来干的话,根本没有人听你的。你南非说的,中国一个人说的能算赢吗?我们合作起来,如果把我们的经贸投资发展到一万亿美元,对我们每个国家都有好处,不要听美国的颜色行事。所以内部的合作能拉动的增长,如果外面涉及到重大的利益问题,利比里亚的问题、朝鲜的问题,我们金砖国家有一致的立场,那美国就有顾忌,如果你一个国家在说的话,他们是一个阵线,而我们自己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如果不能力站在一个战线上,我们就被他各个击破了,外部环境就更不好。共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金砖国家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还不够长,它的崛起、赶超历史还不长,尽管发展的势头还很好,中国最早的预测是2016年就能够超越美国,印度要超越日本,俄罗斯要超越德国等等马上就用不了多少时间了。
但是是不是就能够根本性的直线的往前走,其他的力量,软实力,创新能力,竞争力能不能同样的上,你的金融、货币、影响力能不能跟上,比你的GDP超越美国要难十倍,上百倍。人家美国GDP、工业制造能力在1890年就超过了英国,可是它的美元取代英镑是在二战之后。
还过了好几十年,二战以后英国被打的一塌糊涂,用黄金做支撑的英镑做不下去了,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出来,美国利用战争置身于世界大战之外,他发了大财,大量的定货支援欧洲的战场、亚太的战场,他搞马歇尔协议,1947年逼英国交权,儿子长大了,跟老子说,你干不动了,你就别干了。美元的霸权比经济制造的霸权要慢的多,我们中国的今天是一样的,你要想用软势力、竞争力,要超越美国,超越世界大国的话,竞争国家的要走的路还是挺长的。
目前来说,这些竞争国家如何通过转型,通过创新、通过合作能够使自己的赶超之路少一些曲折。不像历史上曾经有一些国家一样,昙花一现,像苏联、俄罗斯也是在二战之前,发展非常好。70年代之后就开始衰落,他自己制度的创新跟不上,它的体制、机制不行,全靠国有,无法适应它强劲的增长动力。历史上还有其他的国家,葡萄牙、荷兰也崛起过,包括罗马帝国后来都不行了,都失败了。包括日本曾经有一段时间要买下美国,要超越美国,达到世界第一。结果后来停滞了十年、二十年,抛锚之后和美国的差距拉大了。
所以所谓的崛起、赶超是非常复杂、艰难的事情,这里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战略、政策,也需要很好的理论支撑和准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应该说我们对大国崛起的探索研究还不够的,尤其是我们中国在新时代以后发大国才建的和平与共赢的发展条件下,如何来赶超,更是一个新的艰难的话题。我想我们全世界都关注,多跟踪研究,如何探索这样一条新的成功的崛起之路,我想这是需要我们努力的。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