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争得十颗星 荣耀满门庭—湖北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

【案例】争得十颗星 荣耀满门庭—湖北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

【宣传文化案例】

导语: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农民思想的深刻变化,怎样推动农民增收、怎样改善农村面貌、怎样激发农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湖北竹山这个偏远山区县,以评“十星”的方式走出了发展的新路子,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巧妙地化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吸引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创建工作中来。聚众合力,坚持20年,结出丰硕果。

2013年4月17日到1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全国创建星级文明户工作座谈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推广湖北省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经验,部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从1993年发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20年来,竹山有8万多农户参与创建活动,5.6万多农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2000多农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示范户”,40多个村被评为县级“和谐文明新村”。竹山县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县城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全省文明县城;一大批乡镇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等殊荣。

1996年11月,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上,竹山“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经验受到高度重视,创建“星级文明户”的热潮从此在全国兴起。北京平谷、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河北秦皇岛市、辽宁营口市、江西等地相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各地的创建活动与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评选形式丰富多彩,评选机制多种多样,加快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改善了民生,增强了农民家庭的幸福感。

今天,让我们跟随宣讲家的经典案例,走进湖北竹山县——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20年前的发源地,来看看他们的“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到底是怎样发起、发展的。

竹山县村民冯荫禄正在张贴 “十星级文明示范户”匾牌

社区举办文明居民户评议会

来自基层的创造

竹山有“绿松石之乡”美誉,储量占全国70%。上世纪90年代初,麻家渡镇罗家坡村人依靠开采、加工绿松石在全县率先致富。然而,少数暴富的农民不思进取,甚至无视社会道德与法纪,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被人们称为“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

致富,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帮助由温饱逐渐迈向富裕的农民重建精神家园?几经摸索,“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方案出炉了。

1993年春,十星的火种在罗家坡村点燃。县委宣传部在罗家坡村创办以“十星级文明农户”为重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并取得成功经验,县委以竹政发(1993)16号文件下发《关于在竹山县农村开展创建“十星级村组、文明农户”活动的通知》,针对当时农民自私自利、不爱集体、大操大办、不自觉履行义务、不讲科学、不讲卫生等不良风气,结合农村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把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细化、量化为十个方面,用“十颗星”来统领,即:五爱星、致富星、法纪星、计生星、科技星、文教星、新风星、义务星、团结星、卫生星。按照平时争创、集中评选的原则,遵循自报自评——群众评议——评审委员会审定——张榜公布——星牌定星的步骤,每年对“十星级文明农户”进行年中、年末两次集中评选。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罗家坡村干部群众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活动之中:家家争创“十星”,户户比增收致富,比邻里互助,比庭院美化,比诚信守法。在争“星”评“星”的过程中,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1995年,“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在竹山县全面铺开。1996年,在巩固提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基础上,创建主体向各行各业拓展、延伸和辐射,形成了“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的格局和“行行业业创十星,村村户户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