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号称“发展回合”的多哈回合谈判中,新兴经济体的利益和诉求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2012年,25个国家的农业团体集体写信,要求停止多哈回合,因为其中的农业谈判照顾了发达国家利益,而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
另一方面,则是自诩为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老成员不愿与后来者平等对话,拒绝分享贸易规则的制定权。而发达国家拒绝分享权利的方法,就是建立TPP、TTIP、EPA等由美欧日主导、大多数“高收入”国家参与的区域贸易协定,将新兴国家排除在新的国际通商规则和体系之外。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阴霾不散的背景下,资金成为各国摆脱危机的“救命稻草”。因此,拥有资金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挑起大梁,成为经济危机中的“救世主”,而仅仅拥有贸易监督、管理职能的WTO则很难在经济危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导致WTO“边缘化”的原因之一。
唤醒活力,有出路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羁绊”WTO多年的多哈回合谈判成功,那么到2015年,即使不考虑生产力提高的因素,贸易自由化也会给全球带来每年近3000亿美元的利益。
前景美好,但是WTO想要摆脱乏力,离不开日益崛起的新兴国家的参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杰弗里·加腾认为:“新兴国家已从全球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月,WTO总干事拉米在接受法国《星期日报》采访时表示,“未来10年间,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为2.5%左右,而新兴国家的增长率将有望达到6.5%。贸易领域也将发生类似变化。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将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0%左右,南北贸易额占30%,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也将占30%左右。”
然而,南方国家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北方国家的没落,正如联合国《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所说,“南方需要北方,但是北方也越来越需要南方。”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不是一场“零和”的博弈,而是共赢的选择。
分析认为,想要实现共赢,需要WTO成员摒弃狭隘的利益原则。发达国家需要“忍痛割爱”,松绑一定的话语权;新兴经济体也应更多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这样,双方才能共同推动国际贸易“巨轮”前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