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贵州“中国梦”呼唤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化
贵州人并不是没有梦。在这片土地上,有古代的尹珍远赴中原,用坚毅成就贵州人的求学梦;有近代的黎庶昌走向世界,用责任放飞贵州人的开放梦;有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李端棻,用改革精神践行贵州人的教育梦;有“刺袁三杰”中的张先培、黄之萌,用生命捍卫贵州人的共和梦;有创建清溪铁厂的贵州巡抚潘霨,用激情探索贵州人的工业梦;更有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用青春和热血追寻贵州人的布尔什维克梦……
但是,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贵州确实还比较落后。一方面历史上的贵州“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三不沿”区位劣势,形成了这里与其他区域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阻隔;另一方面扭曲了区域利益关系的分工格局使其付出了资源流出和产品流入的双重利益流失代价;再有中央对东部率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又使得贵州错过了追赶现代化的潮流。时至今日,贵州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倍加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面对差距,贵州人并不自卑。今天,省委书记赵克志代表全体贵州人勇敢地喊出了贵州的中国梦。照我们的理解,贵州的中国梦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拖全国发展的后腿,是现阶段贵州的“中国梦”。二是,实现贵州的后发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则是长远的贵州“中国梦”。
为了实现贵州的“中国梦”,在物质要素不够凸显的条件下,尤其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指出:“贵州条件艰苦,做成一件事,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更需要有一种在逆境中求崛起的精神。有精神才会有力量。唯有‘干’字当头,才能改变面貌;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后发赶超;唯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中共贵州省委在党代会报告中对“精神高地”与“经济洼地”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是阐述了一个重要命题:即以“精神高地”的打造修补贵州发展要素不足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诞生于贵州大地上的遵义会议精神,并让她以契合时代要求的崭新面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实现贵州“中国梦”,无疑是重要的选择。
(一)要在突破思想禁锢中强化遵义会议精神的思想引领
我们有梦想,但往往被习惯的思维定势、固有的思想观念所禁锢。为此,赵克志同志在2012年11月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后发赶超的速度、同步小康的进度”,要求全省上下“要破除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要破除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要破除自我满足的思想,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要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要破除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要破除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要破除坐而论道的思想,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要破除反应迟缓的思想,树立立说立行的意识。要破除忽视产业的思想,树立工业主导的意识。要破除不跑不要的思想,树立主动争取的意识。”此后,一场以解放思想、十破十立为主题的大讨论在全省上下深入展开。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所蕴含的实事求是、敢于批评、勇于反思精神,并以形象、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接受崇高革命精神的洗礼中突破思想的禁锢、实现思想的解放,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观念和全新的思路开拓贵州美好的明天。
(二)要在增强发展自信中强化遵义会议精神的行为激励
今天,在实现贵州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有的同志还缺乏足够的信心。为此,解放思想、十破十立的第一破,就是要破除信心不足的思想。遥想当年,党和红军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湘江血战的惨烈,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会议,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果断前行,在科学反思中调整战略策略,最终走出困境、走向胜利。今天,在破除部分同志发展信心不足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努力传承、大力弘扬以遵义会议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并用它去点燃全省各族人民致富奔小康和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热情,激发奋斗的干劲,坚定奋斗的决心,增强奋斗的信心,为实现贵州“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尤其在当前,我们通过奋斗赢得了发展的喜人态势,绝不能沾沾自喜、掉以轻心,更要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坚定信念、不怕困难,自我加压、沉着应对,面对胜利不昏头,面对失败不泄气,坚定地用同步小康的时间表倒逼后发赶超的前进步伐,坚定地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勇闯后发赶超的新路,促进全省各地增比进位、竞放异彩。只要我们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树立和形成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自省的精神,坚定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小康自信,就一定能够实现贵州的中国梦。
(三)要在汇集发展力量中强化遵义会议精神的力量凝聚
实现贵州的中国梦,需要凝聚贵州力量。因为,贵州的“中国梦”是每一个贵州人的梦,只有将个人的愿景与贵州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大众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才能凝聚发展的正能量,为贵州“中国梦”汇集强大力量。遥想当年,通过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会议的召开,党和红军进一步深化了民主、实现了团结、凝聚了力量,终于走出了困境。2010年以来,在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团结奋斗,敢想、敢干、敢担当,敢闯、敢试、敢突破,就一定能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正能量,一定能把革命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转化为大众的行动力、实践力,一定能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同心构筑贵州中国梦。
(四)要在打造实践品牌中实现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
我们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强化其在贵州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思想引领、行为激励、力量凝聚等功能,就必须努力打造出一批可学习、可践行、可操作的实践品牌,以满足遵义会议精神价值实现的客观需求。一是要结合当代贵州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对遵义会议精神的专题研究和系统阐释,努力创作出一批理论精品,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实践遵义会议精神的理论蓝本。二是要加大遵义干部学院和贵州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建设力度,为遵义会议精神的宣传普及、学习实践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支撑。三是依托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会议召开地,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重走长征路”系列活动,深化广大干部群众对遵义会议精神丰富内涵的理解。四是加快建立健全全省大宣传工作格局,并依托大宣传格局实现遵义会议精神宣传、普及工作的全覆盖。五是以遵义会议精神为核心,着力打造有贵州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既把遵义会议精神转化为支撑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又以市场化路径实现遵义会议精神的大众化。
如果说贵州是红色沃土,那遵义会议精神就是这片沃土上的灵魂。只要我们贴近贵州发展实际,大力弘扬以遵义会议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就一定能闯出一条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奋进之路,彻底摆脱贵州历史上“贫”与“困”的纠结,真正实现贵州的“小康梦”、“崛起梦”、“幸福梦”,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贵州人的重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贵州红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