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微企业及其发展界定
小微企业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各国对小微企业内涵的界定都是不同的。其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是,各国所做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大都随其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大。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并无明确的中小企业定义。1988年,由国家经委牵头五部委联合制定了一个主要按企业生产能力、固定资产原值进行划分的企业分类标准。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03年,国家经贸委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中小企业划分标准》,针对六大类行业的不同特点,提出以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为主要依据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2011年,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这一《规定》首次提出了微型企业概念。
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发展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3—4年,美国企业平均寿命7—9年,欧洲和日本平均12.5年。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较短,从一个侧面表明企业生存环境(包括制度和政策)还存在严重缺陷。
应当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转型升级和结构大调整期,因此,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还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及其制度规范层面的转型、升级和发展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当前还不是或者说主要不是生产经营过程经常遇到的对产业价值链的选择和生产技术升级等技术层面的转型、升级和发展问题。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一个企业制度不健全、治理缺少规范的企业,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行为规范、有较强生命力的企业的。
我国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最终必然是一个从产业价值链低端、生产技术低端、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低端向高端转换与升级的过程。这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产品拥有较为充分的议价能力,企业具有有效应对和转嫁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能力,企业产品和服务拥有较大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这是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发展的必然归宿,不管一个企业是否已经做到了自觉,市场规律即是如此。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小微企业一定要把这一层面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评价
1. 宏观环境:较好。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包括小微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总体上是较好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到200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非公经济36条”,再到今年国务院各部委分别下发实施细则,具体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2010年出台),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首次突出强调“平等使用”、“公平参与”、“同等保护”,同时还首次提出要“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所有这些均表明,我国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宏观法律和政策环境总体上是比较好的。虽然,小微企业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治理缺少规范的不定型缺陷,有碍企业形成稳定发展的预期,但其好处是给企业发展和探索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这是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不具备的。就此而言,我国各类企业包括民营小微企业的实际生存和发展的宏观环境是最宽松的,是适合我国国民创业、创新、发财致富、谋求发展的。根据党的十八大做出的战略部署,为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这里有五个“更”,它既是我国企业发展仍然拥有更大空间的表现,也预示了随着制度的更加成熟和更加定型,人们通常感受和认为不好的环境不仅会有所改变,而且还会由于各种规制的更加健全更加完善,使各种投机致富的渠道和机会大大减少。从抓住机遇发财致富角度看,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尤其要高度重视抓住和用好当前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大转变的有利时机,加快自身的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