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千万级城市”,曾是南京市确立的“宏伟蓝图”,如今,南京已不再刻意追求这一目标。
“现在政府已明确,到2015年不会建成千万级城市,人口什么时候达到千万,2020年还是更久?没有时间表。”在昨天的公共交通会议上,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如是表态。(见5月22日《新华日报》)
在一片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声浪中,在一片以大为荣的现实前,南京不再追求“千万级城市”的举动,值得表扬。
近些年,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稍有点规模的城市,不管地理位置如何,不管历史底蕴如何,不管发展基础如何,不管产业结构如何,均提出来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国家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都追求人口千万级、八百万级、五百万级的发展目标,就连一些山区县城也动辄提出要建成百万级人口城市。
大手笔规划、大投资建设,大兴土木、大拆大建。一动手就是几百平方公里的新城规划、园区建设……举目望去,中国仿佛成了一个大工地——全国500多个城市中,有183个城市提出来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但是不管怎么扩张、怎么建设,城市都不堪重负:一些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城市,“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同时,一些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产业基础都不占优势但也在拼命扩张的城市,因为先天不足、后天不良,既吸引不了客商,也吸引不来房客,“造城运动”要么成了半拉子工程,要么成了“废都”、“鬼城”,劳民伤财。
大建设、大发展当然是好事,但是,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建立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如果脱离实际一味地贪大求全,不讲客观只是以大为傲,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这个道理很浅显也很直白,很多官员也都懂得。但为什么一些官员不愿意遵循这个道理,一定往大处凑,一定要以千万级、几百万级的增长、发展为目标呢?说穿了,还是不正确的政绩意识在作怪。建设大城市举动大、响动大、影响大,可以显示自己的“战略眼光”、领导魄力、工作能力,上级又容易看得见,对自己的仕途都有诸多看得见的好处。某市就因为敢于拆迁几万户、建设几百平方公里的新城,被上级和一些媒体誉为跨越发展的标兵、敢为人先的先锋,领导升迁的概率和频率都大大超过其他地方。
相比之下,南京不再追求“千万级城市”,值得我们叫好。也希望南京市的这种举动,能够引起更多城市当政者的思考和借鉴,让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科学合理、越来越美丽宜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