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踪儿童早日回家—美国如何应对儿童拐带难题

摘要:今年5月25日,国际失踪儿童日迎来第30个年头。34年前的5月25日,家住纽约的埃坦•帕茨第一次征得父母同意独自出门上学,但从此永久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今年5月25日,国际失踪儿童日迎来第30个年头。34年前的5月25日,家住纽约的埃坦•帕茨第一次征得父母同意独自出门上学,但从此永久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此案震惊全美,小埃坦也成为美国最知名的失踪儿童,与之后一系列失踪儿童一起,极大提升了美国公众对失踪儿童问题的关注。美国全国失踪和受剥削儿童保护中心失踪儿童部执行主任罗伯特•洛厄里在专访中说,正是小埃坦们的悲剧让人们痛定思痛,促成了这个机构的建立。

民间力量引重视

洛厄里告诉记者,美国失踪未成年人规模庞大,但由非家庭成员实施绑架的危险案例占比不到1%。执法部门每年接到大约80万件未成年人失踪报告,相当于每天2185例,但失踪原因多种多样。大部分是主动或受诱惑离家出走;每年超过20万名未成年人由家庭成员拐带走,其中不少案例都是在父母离异的情况下,没有争取到监护权的一方自行带走孩子;每年5.8万起失踪儿童案涉及非家庭成员的拐带,其中旨在杀死孩子、索要赎金等常规意义上的绑架案每年约有100至115起,占整体失踪未成年人案比例不到1%。

(图片: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全国失踪和受剥削儿童保护中心”内悬挂的容貌成长模拟画像 Age Progression技术演示图片)

然而,这些失踪儿童家属发现,执法部门对此类案件应对能力太弱,地方和联邦执法部门之间欠缺协调,也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应对失踪儿童问题。在民间呼吁和推动下,国会先后于1982年和1984年通过了《失踪儿童法案》和《失踪儿童援助法案》。美国全国失踪和受剥削儿童保护中心就是依法建立起来的独立机构,成为全美失踪未成年人信息的汇总中心,开设24小时免费寻人热线,并与美国联邦到地方各级执法部门紧密合作寻人。

自成立至今,该中心已协助执法部门处理19.5万件未成年人失踪案例,成功找回18.3万名失踪未成年人,寻回比例从1990年62%大幅提升至如今的98%。洛厄里说,如果没有公众帮助,日常搜救工作根本无法有效推进。例如,小埃坦失踪后,美国民间发起了“牛奶盒寻人”行动,他可爱的笑容曾被印上牛奶盒送到千家万户。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全美1800家独立经营的牛奶厂中多达700家曾参与这种“牛奶盒寻人”行动。随着搜救体系不断完善,美国民众对失踪儿童更加留意,对可疑行为警惕性更强,而且信息及时发布也给绑架行径造成很大压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