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决定中国劳动者的工资?(2)

谁决定中国劳动者的工资?(2)

核心提示:最近有一些关于劳工的书在出版,今年4月末富士康郑州工厂又发生两起员工跳楼身亡事件。微软的副总说,在美国高科技产品从研发到投产、投资、设厂、游说议会修改法律标准、营销最后盈利,要花上10年时间,但在中国只要22个月。

《纽约时报》对此作出了三个解释:

第一,中国地方政府的效率太高。举例来说,iPhone手机发布前的几周,乔布斯发现钥匙会把手机的屏幕刮花。要抢在发布前把屏幕材料换掉,副总一听,会没开完就飞到深圳去了。到那里找到企业生产玻璃。

中国企业家说厂房都是现成的,只要你给我订单就行了。这个副总非常惊奇,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能在没拿到订单之前就把厂房都腾出来了。原因就在于中国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创造就业抢订单,推出一项政策:你拿到订单,利润归你。倘若你拿不到订单,空置的厂房和设备造成的损失归地方政府——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能做到这个程度。

第二条,中国产业高度集中,要把一系列零件配全很容易。在美国,光找零部件供应商可能就要用上一年多的时间。

第三条理由直接涉及到所谓的中国低人权问题。以富士康的情况来说,他的经理在美国都是有名的。他不像美国公司的经理,要人权、要休假,下了班就很难联系上他。中国经理是24小时接电话的,没有休假。一旦电话通知他有订单,你到厂家的同时,他就已经抱着笔记本电脑在车间里等着了。你一下订单,他就可以用一个指令在几个小时之内从集团宿舍调集几千工人上岗生产。而在美国,你从分散的社区里招聘几千工人都要好几个月。

(三)

乔布斯曾经召集美国的高管,一起讨论能不能把美国的就业率提上来;但讨论的最后结果是,就连乔布斯本人都认为不可能。因为大批量生产需要几十万工程师,他们所说的这种工程师,是指德国、中国大专、中专毕业的技师。而美国的教育没有培养出这样的工程师。美国社区学校培养出来的硕士、本科毕业生都用不上。中国这些年其实在学德国,通过技校培养大量工程师。构成了中国新的竞争力。

其实美国最成功的公司实际上也是美国最自杀性的公司,为了提高利润,必须扩大生产,但在美国扩张设备和人员成本太高了。美国的高法治成本、高社会福利成本和高医疗成本(见观察者网翻译的《时代》周刊对美国医疗天价成本的调查),导致雇佣一个美国工程师的钱可以雇7个中国工程师。逼得企业走外包的路,外包到中国后让子公司进行生产。正是因为美国的这种赢家通吃的劳动分工方式,才造成了现在中国工人工资低、工人居住条件差的状况。

但中国也是有收获的。通过美国跨国公司的训练,原本创新能力较差的中国工程师,现在的开发效率比美国工程师都高。中国工程师和美国工程师不同,他们接到任务之后,愿意加班玩命地做出来的。以至于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老总都和我说,他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和中国竞争了。

微软的副总说,在美国高科技产品从研发到投产、投资、设厂、游说议会修改法律标准、营销最后盈利,要花上10年时间,但在中国只要22个月。

这些跨国公司赚了钱以后不回来,因为在美国投资没有希望。赚不了钱。所以美国的跨国公司都开始吃里扒外了,总部给花钱在中国设立分公司,赚了钱以后钱就地滚。派到中国来的高管叛变了,都在中国买了房子。人事关系也要设到香港去,赚的钱要人民币不要美元。这样的子公司把远在美国的总公司弄得没法维持研发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只好把研发也搬到中国,拿中国做实验室。把在中国研发出的、已经获得良好的反馈的产品返销回美国继续跟进。

因为美国的顾客还是挑剔的,消费水平比中国高,所以苹果有什么毛病,美国的消费者来挑剔、改进。美国还能创造生命就业呢?苹果公司最后给奥巴马交账,最终创造的就业是把客户服务中心搬了回来,原先这些接电话的中心都外包到印度去了。印度人的英语是很糟糕的。现在把这些部门设到田纳西这类比较贫困的州。

加州原先那些做研发的工程师,本来工资能拿十几万。自从外包之后,他们的工资就不停地跌,最后沦落地只能为返修的手机或电脑做做测试。有些人甚至因为工资大减而妻离子散了。后来返修他也不修了,就直接换换部件——就连这些零部件都还是中国制造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